不管是研究所推甄面試,或者是在職專班的面試,對書審成績落後的考生來說,都是一個能夠扳回一城的重要機會。
相反的,有些同學會因前書審階段成績很高,而疏於面試的相關準備,導致前功盡棄最後意外落榜。
因此,面試絕對是一道不能忽視的關卡!
下面,TKB 向大家深度解析面試重點。
最原始、傳統的面試形式,多如同圖 1 所示,即 3 或 5 位教授面試一位學生。
此法最大的缺點是面試人數多,花的時間較長。
為確保面試總長度不會過長,通常限縮每一位同學的面試時間。這樣短的時間對於學生與教授來說,都是相較不利的形式。
對學生而言,要在短時間最大程度表達自己,其實相當具有挑戰性。同理,對教授來說,他們也難以詢問依些相較深入的問題。
因此,面試形式開始有了以下兩種轉變。
圖 1:傳統一次一考生的面試形式
第一種轉變,是一次進去多人,如圖 2 所示。
假設在傳統的方法下,一個人僅能進行五分鐘的面試,那麼三十分鐘便可進行六人次。
因此,將這六個人一次叫進去,六個人一起面試,如此時間仍然為三十分鐘,但每個人卻經歷了三十分鐘,而非五分鐘的面試過程。
圖 2:多位考生一起面試
第二種轉變,有人稱為跑考,如圖 3 所示。
即第一位考在第一間教室面試,完畢後該考生進入第二間教室面試,第二位考生進第一間教室。
如此讓面試教是保持滿載狀況,以節省面試時間。
圖 3:跑考的面試形式
這類的問題,主要是看看你報考的正當性。諸如:自我介紹、你為什麼要報考○○所等。
茲列出此類常見的面試議題如下:
看到這些題目,你是否覺得似曾相似?沒錯,這便是在送審資料中有關「報考動機」的部分,但這類的問題卻未必好回答。
因為既然是「共同」題型,那麼你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回答內容的「差異性」就更為重要。
以報考動機為例,在筆者輔導過的學生當中,一般生回答「興趣」,在職生回答「工作需要」者,幾乎佔了90%。
那麼請問你的答案差異性在哪?
若每一個人的答案都差不多,那麼你又憑什麼要教授,將這資源給你呢?
從另一角度來看,若能答出一個與別人不一樣,具差異化的答案時,你的機會便大了許多。
在答這種問題時,除了不要再回答「興趣」、「工作需求」等了無新意的答案外。
更要注意,千萬不要說:「因為在大學學的不夠,所以要再進修」。
試問,教授為什麼要找一個學的不夠的人進研究所?
所以你得找出一項你十分需要,且只能在研究所中才學的到的知識技能。
因為如果這項知識技能,在其他地方(如:工作)就可學到的話,那你大可直接去那學就好啦!幹嘛花兩、三年來讀研究所呢?
像是這種報考動機、自我介紹等問題,若能利用撰寫書審資料時,將你的答案釐清,這對你隔年的筆試後的面試,將會很有幫助。
因此,再次奉勸所有想以考試入學的同學,亦應趁著大夥在準備甄試的期間,一起也試著寫一份屬於自己的送審資料。
一方面在隔年用的到,另一方面亦可找出自己報考動機的正當性。
茲列出此類常見的面試議題如下:
這一類型的問題,當然是問你「有關該系所的專業題目」。
諸如:統計所問你:「何為卜瓦松分配?」、資管所問你:「何為E-R Model?」。
企管所問你:「你認為管理功能中何者最重要?」、多數工科研究所問你:「有關你畢業專案的內容」等與該系所相關的專業。
當然,有關時事題亦在這個題型的範圍中。所以在這類型的題目中,考的是你在該領域之專業。
另如欲報考財金、經濟,或是企管且你欲往財管發展的同學,對於前一天(週)的股市行情,則千萬要惡補一下。
以免當場呆坐在那,嚴重失分!
茲列出此類常見的面試議題如下:
這一類型的問題大多問你「家庭狀況」、「工作狀況」、「求學狀況」等日常工作、求學的內容。
這種題目的目的,是希望藉由這樣的題目,了解你的生活與人格特質。
看看你是否符合該系所的需求;而這也是同學們普遍認為最簡單的題目。
但是,這種問題卻常常讓同學回答時,鬆懈了嚴謹的心態,導致不可彌補的錯誤發生。
以「平常有無閱讀報章雜誌的習慣?」這一題為例,有位報考企研所的學長,很直覺的回答有(你也不可能說沒有!),並舉例如:天下雜誌、能力雜誌、工商時報等均有涉獵。
當教授進一步問:「本期天下雜誌的主題為何?」,該位同學當場傻在那兒,因為他平時根本沒有持續閱讀的習慣。
因此,同學們自以為最容易的題型,卻可能成為你的關鍵失敗因素。
越是容易回答的題目,就越不可鬆懈你備戰的心態,並建議「誠實最上策」,不要在教授面前瞎掰。
畢竟教授每年都要面試數十至上百位的考生,你可能說的謊、犯的錯,教授早就了然於胸。
端看教授想不想當場戳破罷啦!
茲列出此類常見的面試議題如下:
若在面試、口試中出現諸如「為何某一科目成績較低?」,抑或其他讓你覺得「不自在」等問題。
此時,教授多半在測試你,面對危機時的應變能力如何,這也就是危機處理題型之測試目的。
回答這類的題目,千萬不要因為被嚇到,以過於緊張的口吻回答。
盡量表現你「從容不迫」的氣度。另外在回答的內容上,還是那句老話,切記「以不砸自己的腳為原則」。
先想想哪些不可講,再針對其內容回答。
如上述,為何某一科目成績較低這一題而言,就千萬不可回答教授「是因為社團的關係」、「授課老師的關係」等不負責任的談話。
覺得不容易回答是嗎?所以筆者才一直都認為「面試是要經過訓練的」!
台灣的教育趨於國際化。不管是期刊發表、文獻閱讀等等,普遍都需要良好的英語能力。
而在每年的研究所考試中,除了筆試通過資格外,準備完善的面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關。
英文面試尤其以頂大、外文系所更為重要!
因此,在英文方面,至少應準備一篇「英文自我介紹」。
為何說「至少」?因為這畢竟不是一時三刻便可訓練有成的。
如:中山企研曾在面試時,播放一段「ICRT」的內容,然後與你用英文「討論」其內容。
這時,便不是準備「英文自我介紹」便可應付的呦!
當然有可能,常見的除了英文自我介紹、直接用英文問某一個問題。
亦可能利用前述「一次多考生的面試形式」,給你一篇英文文獻(可能是雜誌,也能是期刊/論文)。
等你閱讀的同時,先問其他同學問題,待閱讀完畢後,教授直接與你討論該文獻的內容(可能用中文,也可能用英文)。
大部分同學多益考試成績,都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卻對於英文口說沒有信心。
別害怕!TKB 與洋碩美語合作,讓你準備研究所複試、研究所推甄等都能如魚得水!
如果在面試過程中,你想利用黑板、白板說明你的想法,跟教授說一聲,到不至於被拒絕。
但你也得視場地的設施、佈置而定,畢竟不是每一系所的面試場地都有黑板、白板。
當然,投影機等其他設備就更不用說了,該場地若沒有你要的設備,事先做好的動畫、投影片豈不白費?
因此,若你想利用一些隨身可攜帶的小道具,輔助你理念的闡述,這個並不反對(當然你得用的恰當!)。
但是,若需要如黑板、白板,甚至投影機之類的設備,建議得事先詢問該系所辦公室。
切記,你只能「詢問」不得「要求」,因為基於公平性與架設時間,系所有權不讓你使用。
延伸閱讀:
在共同題型方面,主要是測試你的人格特質及報考企圖心,故建議一定要先把自傳與學習計畫寫好。
因為諸如報考動機、學術成就、社團心得等,有關過往的交代,你可以藉由送審資料的撰寫,當作是做考古題一般。
將這些問題的回答清楚的思考。因此再次強調,無論該校要你繳交送審資料與否,你都應該先將送審資料寫好。
它能幫助助面試問題的回答。另外,對於該校之特質,可多瀏覽該校(系所)網站、BBS之內容。
相信對你回答這些問題時,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準備專業題型方面,應對你所學之專業、畢業專案等內容,應有一徹底了解。
這也告訴你,面試、口試不僅是比比誰的文筆好,誰的口才好,專業素養還是非常重要的。
除要把理論搞懂外,時事部分應多看看雜誌、專業評論,報紙(電子報)等,以隨時增加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實力。
這對你在筆試之回答內容上,議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送審資料中的研究計畫,以及過往的學術成就(如:國科會計畫、畢業專題等),皆為專業題型的發問焦點。
再次強調,無論該校要你繳交送審資料與否,你都應該先將送審資料寫好,以助面試問題的回答。
下方,筆者整理各系所常見的口試題庫,供各位研究所推甄考生,用作面試時的參考。
商科面試題庫 | ||
---|---|---|
商科面試題庫 | ||
---|---|---|
電信類所
|
資工類所
|
醫工類所
|
食營類所
|
機械類所
|
土木類所
|
化學類所
|
材料類所
|
|
環工類所
|
文科面試題庫 | ||
---|---|---|
文學/語文相關系所
|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以平均薪資統計來說,碩士及大學的每月薪水的差距高達7,700元。
進入職場後,若需要再進修、增進自身實力的人,可以選擇在職專班、EMBA ,為自己個人履歷加分!
TKB 甄戰提供備審資料、口面試的一對一教學,讓你向教授清楚表達自身經歷的優勢。
研究所推甄可分成 2 個環節:
多數校系的口面試成績都佔了 40 ~ 60%,因此面試也是不可輕忽的環節。TKB 甄戰提供備審資料、口面試的一對一教學,讓你向教授清楚表達自身經歷的優勢。
項目 | 說明 |
---|---|
項目
課程名稱
|
說明
在職書審口試輔導
|
項目
授課方式
|
說明
一對一個別指導
|
項目
課程內容
|
說明
碩博士級專業師資指導備審資料製作、口面試技巧
|
項目
課程次數
|
說明
依學生需求配置
|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