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 TKB 的理由
高雄的校園負責人很用心的幫我介紹課程規劃,然後也發現到TKB的資工所師資很好,
老師普遍的很用心不只課堂上還有額外幫忙解答題目等服務,
隨時隨地都有人幫忙解答這些問題會讓自己準備過程中更輕鬆,
然後TKB也有提供雲端或是數位等上課,讓自己能夠更彈性的去補習。
陽明交大資工所考試時間安排
主要是數學在大二時聽完回去沒做題目,到大四快忘光所以還是建議要刷題目尤其多刷是非觀念題,
我沒刷是非觀念題就被交大、成大教訓了,整體策略是放棄太純數的證明題,
但線代的計算型證明題還是要寫得出來。
線代一定要把內積與對角化練很熟,離散出題各校有自己的版本,
中央就很愛考生成函數但其他不常見,離散就建議刷自己想要的學校考古抓感覺。
硬體很多都考古所以想讀好這科在基礎穩固下用刷題更有用,
計組直接靠補習班把pipeline、memory架構學好懂得計算就很容易有一定的基本分,
OS個人背科能力很差所以背的放掉,主要都練排程以及page還有同步問題的程式題看熟,
但像我不會背的話中興出基本題就會考很差。
資結部分把Tree部分熟悉操作尤其是紅黑樹、AVL Tree、B Tree、Heap占比很重,
解時間複雜度問題建議要會推導,能直接用Master theorem的題目算少,
接下來把路徑問題以及其他資料結構的程式讀熟。
演算法部分則是先掌握各類型DP的問題,剩下則是釐清P與NP之間的關係。
各校資工考試心得(策略)
(僅供參考適不適合看個人)
唯一建議考前可以把OS之前的題目拿起來看,其他科就靠自己學多少下去寫,
中山軟體硬體筆墨分數給算多能寫則寫,有看一下OS及基本計概概念要進入備取不難,
每年都備很多,但建議塊陶。
軟體在寫考古就要有掌握時間的習慣,畢竟選擇題每題分數不同,
可以先花比較多時間在配分高的題目,不要卡在3分的選擇題太久會很虧。
硬體要把一些基礎題刷過才好,不然就會輸太多。
連考四天累了,軟體爆了就開擺(這部份不要學)。
自己跟大家一樣程式題花太久,自己第四題沒寫跳題,
跳題前提跟交大的考法一樣是該題分數不多且後面剩比較多才跳,
還是看個人寫考古狀況自行拿捏。
硬體考古老熟了,數學個人先從線代寫算不完才發現離散出觀念題居多,
建議中央的數學可以看完整張題目下筆比較好,軟體我不知道怎麼了。
心路歷程
中字資工應屆畢業生 系排4X%,爛到推甄被原校刷掉。
自己在中學時期知道自己對於排名掌握不好,因此大二就到TKB報名
從大二到大三暑假把六科補習班聽完,四上參與題庫班複習同時順便刷題
剩下時間複習+寫交大10年考古,其他學校翻考古題抓一下出題模式。
整體科目花的時間比重:數學(25%) 軟體(40%) 硬體(35%),但事後覺得不要把數學比重放那麼低。
硬體相對弱所以自己計畫是要用數學+軟體補硬體的分數。
資工研究所師資推薦:張凡
張凡老師的計組會用投影片一步一步講解架構,
因此老師在講解pipeline或是memroy架構就會非常清楚,
老師講解題目會先講解學生的盲點或是學校的題目哪裡需要特別注意,
不管是基礎還是解題都很厲害,
上題庫班老師還會把所有各校的題目放在雲端給大家看不懂題本過程的人,去看影片,
內容也是跟老師上課一樣用投影片講解架構很清晰清楚,
老師還有額外去分析每校的考古題佔的章節比例,
因此對於有特別心儀的學校就可以針對哪個章節加強。
大碩資工所課程推薦
| 課名 | 師資 | 試聽 |
|---|---|---|
|
資工所
|
TKB師資
|
|
|
線性代數
|
林緯老師
|
|
|
離散數學
|
林緯老師
|
|
|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
|
張凡老師
|
|
|
作業系統
|
洪逸老師
|
|
|
資料結構
|
洪逸老師
|
|
|
演算法
|
林立宇老師
|
|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