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 TKB 的理由
大碩資工六科老師教學內容淺顯易懂,只要完全掌握,上榜率極高。
更棒的是,網路上有許多熱心學長姊分享完整的上課筆記,
學生只需專心聽講、記錄重點,學習效率大幅提升。
由於TKB一家獨大,考生間戰友眾多,遇到不會的題目也能輕鬆在網路上找到討論或請教他人。
在考場上,幾乎人人都使用TKB教材,
因此有實力又不差錢的話,直接補TKB是高效備考的好選擇。
陽明交大智慧系統與應用所考試準備方法
這科我基本上是看過子嘉老師的影片一次,每看完一個章節,就稍微寫一點後面的題目。
線性代數非常講求連貫性,如果前面的章節還不是很熟,
建議再多看筆記一次,不然後面主題會越看越不懂。
這科很神奇,第一次看的時會聽不太懂,
但你在重新看過第二遍後,會發現這科超簡單,重點就是多看幾遍。
這科目其實我沒有上完,我看完Tree之後,因為覺得後面的出題機率不高,
所以只看了邏輯和自動機的第一小節而已,這科的重點是刷題,
搞懂核心觀念後,只要持續刷提,應該不會有甚麼大問題。
這科最重要的是各種Tree的操作,以及程式碼要能看懂。
只要搞好這兩個部分,我想就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很簡單。
這科應該是裡面最麻煩的一科,考題很多樣化,在這樣的出題風格下,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核心觀念,像是為何一個演算法的時間複雜度是O(nlogn)等等的。
所有的章節都要搞懂為甚麼要這樣設計,如此一來才能應變各式各樣的考題。
這科我準備的不是很好,只有看過洪逸老師的講義兩遍,但我覺得就是有背有分。
張凡老師講得非常仔細,重點我覺得都包含在他的課程裡,
只要跟著老師的課程,再寫課本後面的習題,這科就差不多了。
陽明交大智慧系統與應用所讀書時間安排
報考動機:
台科大資工系應屆畢業生
因為在校成績太爛,所以覺得推甄無望,
加上想好好了解之前沒學好的科目,所以在大三下決定考研。
準備順序:
資料結構->線性代數->作業系統與離散(同時)->計組->演算法
備考讀書時間
這段時間我有去TKB聽資料結構的課,但基本上就是當故事在聽,回去也沒複習,算是聽個印象。
但我覺得這科我在學校學得還不錯,所以這樣準備也沒啥問題。
暑假我不是很認真聽課,
大概8月的時候才有規律的一天聽一堂到兩堂(約3-5小時),之後開學也差不多維持這個頻率。
9月結束時大概讀完資料結構線性代數作業系統跟離散一遍(離散只讀到Tree)
大約到十月中時,發現進度有點落後,所以把唸書時間調高到每天6小時。
我的讀書方式是新進度與複習並行,大約到11月底,
除了演算法外,其他科目都至少讀過一遍(數學及資料結構兩遍)
把硬體再讀一遍,並且同時跑演算法的進度,這時候我每天的讀書時間基本上有7-8小時,
在十二月結束時,我把所有科目都讀了兩遍(包括演算法)。
到了這時候,我就開始刷考古題了,因為我沒報題庫班,
所以我的題目除了課本後面的練習題以外就沒了,因此我考古寫了蠻多年,
有交大最近10年,台大數學10年,軟體4年,成大5年,寫完就檢討,每天就重複做這樣的事情,
哪個地方不了解就去翻課本和筆記,每天大概讀8小時。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黃子嘉
黃子嘉老師上課超幽默,數學講解得很清楚明白,
特別是線性代數,邏輯超有條理,定義怎麼來的、怎麼用的都講透了。
而且他很會抓題目的難度,像一些數研所才會考或過於複雜的證明,會特別提醒不用花太多時間去鑽研。
老師出的書也很好,題目夠多又實用,光靠他的教材和練習題就夠應付數學了,完全不用看原文書。
至於離散數學,因為這科本來就不像線性代數一樣好理解,而且是需要自己動手算的,
但課堂講解和講義還是幫助很大,大部分題目都能搞懂他的解題原理。
大碩資工所課程推薦
課名 | 師資 | 試聽 |
---|---|---|
資工所
|
TKB師資
|
|
線性代數
|
黃子嘉
|
|
離散數學
|
黃子嘉
|
|
離散數學
|
黃子嘉
|
|
計組與計結
|
張凡
|
|
演算法
|
林立宇
|
|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