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 TKB 的理由
資工所課程TKB真的有很完善的資源,
在這邊上課不只可以獲得完整的課程、資源,
也因為這樣身旁要準備資工所考試的朋友也都是選擇TKB,
讓我們不會在不同地方上課而產生與朋友不好討論的問題。
我覺得最棒的部分應該就是負責人和上課地點了,
記得一開始在去了解課程時就給我很多選擇老師、上課時間安排的建議,
讓我覺得負責人很專業,不會有其他補習班那種售課業務的感覺,
在報名後有問題或申請教材也都服務的非常好,
而上課地點的部分就是在中央旁邊就開了一間數位學堂,
雖然位子不多、常常額滿,但可以用走路或騎腳踏車就可以上課真的很方便。
成大資工研究所考試準備方法/時間安排
由於我在大學期間真的很廢,
很多東西真的都是從TKB的課堂才學到的,只有少部分會讓我覺得有複習的感覺,
因為這樣我在每次上完課都會找時間複習一下剛上完的內容,
避免下次上課會沒辦法跟上而造成幾乎整堂都在放空只有抄筆記的狀況,
但在作業系統還是有遇到一些需要花時間吸收的內容,
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就會先切到另一科,等準備好再繼續接下來的課程,
另外在上課時難免會抄不完筆記,之前都朋友說先拍下來回去抄就好,
但後來發現TKB給的時間真的很夠,可以先暫停影片,
好好把東西抄下來再繼續看,才不會有回家懶得整理的問題。
考科準備
在各科準備,我線代、離散、資結主要都是用大量的題目來練習,
在讀完觀念後我都會把每一單元後面的題目練完,
雖然有點花時間,但讀完真的覺得學的蠻扎實的,
而演算法、作業系統、計組就比較不適合用練題目的方式準備,
這三科我讀完都會自己在整理出一份重點筆記,
讓自己對重點觀念更有印象,等都讀完再利用課本的題目確認自己是否熟悉。
因為覺得有些科目準備的還不太好,有報離散和計組的題庫班,
有老師幫忙做複習和帶大家做題目的感覺真的對學習很有幫助,
也因為題庫班,獲得了很多整理好的題目和資源。
考古題練習主要都是去網路上找資源,因為資工所考生真的很多,所以資源超級豐富,
考題基本在各校的網站都有提供考題,答案就必須去非官方網站找,
遇到的問題就是有學校像清大沒有公布考題,也是我後來沒有考清大的原因,
另外也有些學校某些年度答案還有非選答案不好找,
這時候我就會去題庫班的題本,很多都可以從裡面找到,找到後基本上就是考前一個月一天練一份,
如果狀況好兩份也不是問題,練完都有好好檢討確認自己對各個觀念的熟悉程度,
如果還不夠熟悉就會回去讀講義,最後有考的學校都有練到8-10年。
心路歷程
因為在校成績真的不太理想,大二下就決定要用考試的方式升學了,但一開始真的對考試毫無概念,
只知道慢慢跟著進度上課,還有偶爾會聽到考研很難考之類的話語,
後來到了大三下看到有很認真的學長成功上榜就覺得要開始認真了,
就從升大四暑假開始認真拚到考試當天了,
因為一開始覺得自己欠缺的還很多、離上榜還很遠,而產生不小的壓力,
就加入了運動讓自己有適當的紓壓方式,雖然後來就準備的蠻順利的,
但在推甄那段時間還是遇到了不小的低潮,
還好後來有找系上學長姐聊一聊才慢慢又踏上最後的衝刺期,
也一步一步的覺得上榜離我越來越近,直到最後能夠成功上榜。
大碩統計所師資推薦:計算機組織&結構-張凡
張凡老師的教學模式真的教得很精緻,而且在上課期間都會帶各個單元的相關例題,
讓大家可以實際應用學到的觀念,在上課的投影片也看得出老師上課的用心,
常常看到老師說上課當天早上都還在改投影片,因為計組中有電機也有資工的部分,
老師都能夠讓大家知道自己要考的所哪些要學、哪些看看就好,
同時也會告訴大家哪些單元在哪些學校特別愛考,讓大家能夠有明確的目標、方向準備,
後來上題庫班時更覺得老師上課的那套方式真的讓我能十分有效的吸收,
特別是記憶體的單元分類的超級詳細,對後來的考試真的幫助非常大。
大碩資工所課程推薦
課名 | 師資 | 試聽 |
---|---|---|
資工所
|
TKB師資
|
|
線性代數
|
黃子嘉老師
|
|
離散數學
|
黃子嘉老師
|
|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
|
張凡
|
|
作業系統
|
洪逸
|
|
資料結構
|
洪逸老師
|
|
演算法
|
林立宇老師
|
|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