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B專員幫助了我很多,從一開始協助選擇老師並提供建議,到後來整理並傳送各校的招生簡章,讓我們能夠更方便掌握資訊。
我認為大碩的服務相當周到,收費合理,最重要的是師資真的很好。
其中,我最慶幸的是能夠上到張衡老師的工程數學課。回頭想想,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張衡老師,或許整個準備過程就不會這麼順利了。
在7月至9月的正課期間,我每週安排兩天補習工程數學(張衡老師的課通常從早上9點上到晚上10點)、一天流體力學(早上9點到下午5點),並再自行安排一天,花8小時觀看環工概論的線上課程。
上課時,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全神貫注,確保每個觀念都能完全理解,因為留給我的時間不多,而許多競爭對手早在大二、大三就開始補習,對他們來說,這些課程已經是第二遍、甚至第三遍了。
每週七天,扣除兩天的全天課程與兩天各8小時的學習後,剩下的三天全天及兩個晚上的時間,我會依照以下方式分配:
每天早上8點前起床,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段,並在前一天晚上先規劃好隔天的學習計畫,確保學習內容有明確目標,這樣才能維持學習動力。
計畫的安排要適量,既不能太快完成導致效率低落,也不能超量導致無法完成。每天都在學校圖書館待到晚上11點閉館才回家,確保學習時間最大化。
至於考古題,我針對各科、各校的試題刷了12年(101~112年),每份試題至少寫5至6次,直到能夠全部答對,才停止重複練習。
大學期間,我主要從事接案性質的工作作為打工,這不僅是我的興趣,也讓我體會到收入的不穩定性。另一方面,若畢業後選擇從事本科相關工作,我認為私立學校的學歷在競爭上較為吃虧。
另一個促使我考研究所的原因,是源自於高中時期的遺憾。我當時就讀市區排名前幾的高中,成績雖不算頂尖,但也不算太差。
然而,由於高中時期對課業缺乏投入,導致大學考入了一個自己並不理想的科系。這讓我在後來醒悟時,懊悔了一段時間。
儘管如此,大學期間我並沒有特別努力提升系排名,因為當時並未考慮報考研究所,也沒有打算透過推甄升學,單純抱持著「能畢業就好」的想法。
直到大三時,我驚覺時間所剩不多。以工程科系來說,擁有碩士學歷對進入業界會更具優勢,而我本身對於讀書並不排斥。
因此,在升上大四的暑假,我毅然決然選擇補習,杜絕外界一切誘惑與原本的工作,專心準備研究所考試。我的備考期間為112/7至113/1,共計7個月。
張衡老師在正課期間發了兩本全範圍的習題本,我選擇全做其中一本,另一本則刪去所有電類及台聯的題目,僅完成其他部分。我堅持每週跟上老師的進度,確保當週上課範圍的題目能夠完成。
我的做法是先閱讀上課筆記,接著直接開始解題,雖然一開始一定會卡住,但會邊做邊回頭翻筆記確認,這樣下來,大約能掌握 7~8 成的內容。
剩下的 2 成則是題庫班的重點,也是能否考上頂大關鍵所在。題庫班會重新複習並講解觀念,並延伸更多題型,幾乎每週都會發當週範圍的習題本。
這個階段,我完全捨棄電類題目,因為難度較高,改以機械、土木等相關科系的題目為主,並確保全部完成。
此外,張衡老師經常分享一些學長姐的勵志故事,例如護專畢業後成功考上交大醫工的案例。每次聽到這些故事,都讓我熱血沸騰,也更加相信自己努力後一定能做到。
課名 | 師資 | 試聽 |
---|---|---|
環工所
|
TKB師資
|
|
工程數學
|
張衡老師
|
|
工程數學
|
歐大亮老師
|
|
流體力學
|
林禾老師
|
|
水文學
|
林禾老師
|
|
水處理工程-給水、污水
|
劉力老師
|
|
水處理工程-給水、污水
|
李達仁老師
|
|
環境工程概論
|
林駿老師
|
|
環境工程概論
|
李達仁老師
|
|
環境化學與環境微生物
|
石濤老師
|
|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