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是因應 108 課綱推動的升學新制度,目的在呈現高中生的學習成果與個人特質,供大學入學審查使用。
本文說明學習歷程檔案的五大核心項目,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與其他補充資料,並解析各項對應代碼與內容格式。
文章也詳列上傳時程、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協助學生掌握各階段應準備的資料。
撰寫方面,建議聚焦反思收穫、科系契合度與動機表達,避免單純堆疊獎狀或經歷。/p>
什麼是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是為配合 108課綱 而誕生的一項制度。
教育部設計這項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讓高中生能夠真實呈現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記錄學生在高中三年間的學習過程與發展軌跡。
後續上傳至學習歷程平台,提供給大學校系做參閱與篩選。
讓升學審查不再僅靠筆試,而是能看見學生的特質與潛力。
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哪些項目
審查資料項目 | 審查資料項目代碼對照 |
---|---|
修課紀錄
|
|
課程學習成果
|
|
多元表現
|
|
學習歷程自述
|
|
其他
|
|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時間與注意事項
繳交者 | 時間 | 繳交內容 | 備註 |
---|---|---|---|
高中學校 | 每學期 | 基本資料、修課成績 | 學生須自行確認有無錯誤 |
學生 | 每學期 | 課程學習成果 | 最多上傳3項 |
每學年 | 多元表現 | 最多上傳10項 | |
一階放榜後,約莫4月初至4月底 | 所有資料上傳至政府建置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 | 課程學習成果 18 項、多元表現 30 項 | |
五月初,約莫一星期 |
|
- | |
高三下,五月初 (申請大學前) |
多元綜整心得 | 每一個申請的大學校系只採計1件 | |
大學校系 | 資料審查 |
注意事項
- 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上傳的每件成果,皆須撰寫百字簡述(含標點符號),以此簡短說明各成果。
- 多元綜整心得各大學校系截止日期不同,須留意各校規定
延伸閱讀:
114個人申請入學重要時間與簡章整理
全台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平台整理
學習歷程檔案撰寫重點
在撰寫學習歷程檔案時,關鍵不在於蒐集與所申請科系無關的大量獎狀或活動紀錄。
而是應著重在明確表達並具體展現自身的基本能力、學習特質以及報考的動機。
內容是否具有關聯性與深度,才是真正的重要,切勿靠數量堆砌。
1. 經歷的反思與收穫
大學校系期望學生能深入闡述每段學習或活動經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僅僅列出做過什麼。他們更關心這些經歷帶來了哪些成長與啟發。
2. 對科系的了解與自我認識
個人申請入學時,會特別看重學生是否真正了解該科系的內容與發展方向,並能說明自身的特質、能力或過往經驗如何與所申請科系相契合
3. 學習動機與科系契合度
大學校系尋找的是那些對所學領域有明確興趣且與該科系特質高度吻合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更可能持續投入、穩定成長。
學習準備方向建議
各大學校系會公布「各校系學習歷程核心資料」,這些資料提供三項實用的建議,幫助學生更有方向地準備
- 建議修課方向:列出與該系相關的高中課程,讓學生了解應優先選修哪些課程。
- 課程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時的建議格式與類型,例如報告、簡報、實作成果等。
- 多元表現的紀錄方式:說明該如何記錄並呈現課外活動、競賽參與或其他非課堂學習的表現。
提醒
這些建議只是參考方向,並非評審的唯一依據。若歷程檔案中缺少某些項目,學生不必過度擔心。最關鍵的是如實且具體地呈現自己真實的學習歷程,並包含反思與個人觀點。延伸閱讀: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查詢系統
學習歷程檔案呈現內容與要點
課程學習成果可以透過多元方式展現,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呈現形式
- 書面報告:完整記錄課程內容與學習成果的文字資料。
- 簡報檔案: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整理與說明學習重點。
- 小論文: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的文章。
- 實作成果:包含實驗、作品或專題製作等具體成果。
- 心得筆記:反映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反思。
- 學習單:課堂中完成的學習任務或練習紀錄。
- 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制定學習計畫、透過選修課程探索興趣。
- 校內外活動(志工、社團活動、幹部經驗等)、競賽成果、檢定證照、其他多元學習紀錄:參與活動與承擔責任的經驗皆可記錄。
- 多元綜整心得:說明各項表現對個人與學系志向的影響。
延伸閱讀:3分鐘了解多元表現是什麼
學習歷程自述是高中三年學習的總結,內容涵蓋:
- 學習歷程反思:回顧過去的學習經驗,思考自己的成長與收穫。
- 就讀動機:說明選擇該科系的原因與興趣所在。
- 未來讀書計畫與生涯規劃:描述未來的學習方向與職涯目標。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是高中三年課外活動、自主學習等多元表現的總結,內容涵蓋:
- 參與動機:說明參與各項活動的原因與目的。
- 成果與收穫:描述在活動中獲得的成就與學習。
- 反思與感想:思考參與過程中的體會與未來的改進方向。
目的在讓大學教授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個人特質與申請動機,並非僅列舉經歷,而是強調深度與反思。
- 與申請科系高度相關:內容應與申請的科系密切相關,展現對該領域的理解與熱情。
- 具體實例支持:透過具體的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佐證自己的能力與特質。
- 展現個人特質與能力:強調自己的學習特質、人格特質與相關能力。
- 清晰的未來規劃:描述未來的學習計畫與職涯目標,展現對未來的規劃與準備。
學習歷程檔案常見問題
項目 | 備審資料 | 學習歷程檔案 | 差異 |
---|---|---|---|
項目
審核內容
|
備審資料
大學各科系自訂
|
學習歷程檔案
統一分類上傳項目
|
差異
新增教師審核機制,統一各科系標準。
|
項目
繳交時間
|
備審資料
集中高三下學期
|
學習歷程檔案
規定時間上傳(每學期/年)
|
差異
避免急促緊張造成學習干擾。
|
項目
版型樣式
|
備審資料
學生自行排版整理
|
學習歷程檔案
資料庫系統彙整
|
差異
真實反映學習狀況。
|
項目
數量要求
|
備審資料
無限制
|
學習歷程檔案
限制採計數量
|
差異
重質不重量,避免社經落差造成影響。
|
項目
專業審查
|
備審資料
無審查
|
學習歷程檔案
逐步建置
|
差異
審查更加專業、系統化。
|
舉個例子:假如你曾參加某項比賽,雖然沒有獲獎,但你完整記錄了準備與參賽的過程,這些內容就能上傳至「特殊優良表現證明」。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展現了你在活動中的學習成果,也能突顯你在自主學習上的積極態度。
- 高一、高二的課程學習成果:學校系統每學期有上傳時程,過期無法補上傳。
- 多元表現資料中的課外活動、競賽、檢定等:活動發生時間若不是高三,且當時未完成佐證,將無法補登或補件。
- 教師評語與期末總結:這些資料由教師於每學期末填寫,學生無法自行補救或修改。
申請時可挑選與新志向相關的成果,並在自傳或面試中說明轉變歷程、學到的技能與啟發,反而能突顯你的成熟與思考深度。
多元表現每年可勾選十份上傳。
除了檔案類型與大小需符合上傳規範外,你可以依照自己的表達方式來呈現成果。
學習歷程輔導課程
隨著 108 課綱全面上路,學習歷程成為升學採計項目的重要關鍵。
但因為學習歷程的範疇太大,學生通常無法完善的安排與規劃。
因此,甄戰提供四大專業服務,全方位輔導學習與升學問題。
課程類型 | 課程內容 | 上課模式 |
---|---|---|
課程類型
學習定向
|
課程內容
進行目標科系的探索與科系職涯規劃。
|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
課程類型
自主學習計畫
|
課程內容
結合目標科系與學生興趣,規劃專屬個人自主學習計劃,並輔導完成計劃與成果報告。
|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
課程類型
讀書心得
|
課程內容
依目標科系挑選該領域書籍,撰寫讀書心得報告,可投稿中學生網站讀書心得競賽。
|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
課程類型
學習歷程精修與上傳輔導課
|
課程內容
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前,由顧問師協助檢視與修改上傳檔案之內容、排版。
|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
文:江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