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學系|面試題目、面試準備心得、學習歷程一覽

學習歷程2025-04-148

本篇文章集結多位成功錄取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學生的面試準備心得與MMI實戰題型分享,內容涵蓋從學習歷程補強、口試技巧養成,到團體合作與模擬練習的重要性。

學生們不僅詳細描述如何善用甄戰提供的教材與課程資源,更強調在短時間內提升表達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的實際策略。

文章同步揭露醫學系常見面試問題(包含地震關、AI關、推理題等),並說明面試過程中應注意的心態調整與應答技巧,幫助學弟妹掌握甄試節奏、強化臨場應變力。

若你正準備醫學甄試,這篇經驗彙整將是你不可錯過的備考指南!

面試準備心得

各間學校的醫學系和牙醫系希望招攬到的人才略有差異,網路上常有流傳ex成大喜歡南部人、北醫喜歡文青...等等。 若是面試撞期可以多方去了解,提升自己的上榜優勢。 當然所有的系不外乎是希望找到對科系了解、確定自己喜歡該系、知識量充足(這點看各校重視程度)、認真負責等等優勢的人,當然講話有邏輯、外貌乾淨整潔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準備的過程中也應該時時檢討自己是哪個部分不夠充足,可以去請教學長姐或老師,再針對較弱的地方進行改善。
在考完學測前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未來可能需要申請醫學系,因此學習歷程以及醫學先備知識相較其他已準備很久的同儕們不足。 在決定考醫學系後,除了想辦法補齊經歷外,也很認真的思考了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選擇了甄戰 在整個過程中很明顯的感受到除了表達能力提升外,也收穫了許多同儕的相互激勵並更加認知到自己的優勢,在這樣優良的環境中準備面試讓我感到更有自信且更安心。
在能力上,在面試所學會的表達力、邏輯思考力、臨場反應力,都是未來學習、職涯中重要的技能。 以我個人來說,在準備面試以前,大部份需要上台發言的時間,主要是演講比賽和學校報告。 很少有機會非常密集且完整地訓練這些技能的機會,所以我覺得這段過程,真的是一種軟實力的養成。 在心態上,準備面試的過程,也是一個更深入認識自己的機會。 透過撰寫備審時的文字、口試上的個人題回答,都會讓自己更了解過去所做的每一件事與意義,像我在過程中也漸漸梳理出一些重考的領悟與想法。
個人面試(北醫、中山醫,成大MMI有一關也是個面)滿好準備的,主要就是針對你準備的自我介紹做提問。 所以建議要在自介中埋梗,或是講一些你跟其他人很不一樣的點,不然教授聽完你的自介如果覺得沒什麼好問的可能就會開始問其他問題(可能是對時事的看法或是情境問題之類的)。 像我是說自己要走法醫,所以我的個人關幾乎都在回答關於法醫的問題。 個人關很重要的就是不能說謊,你是不是真的在意這件事從語氣跟表情就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不用為了面試瞎掰,表現出自己的特質就好,也要注意不要挖洞給自己跳,回答每個問題前可以先想個幾秒,想想如果你是教授會不會想聽到這個答案、或是聽到這個答案後會想問什麼延伸問題。

面試題目與面試技巧

同學一,面試題目分享

成大醫MMI題目
個人題
  • 小論文動機的孫楊服用禁藥新聞其實是2014年的新聞,為什麼會關注到?
  • 簡述Trimetazidine(這是小論文主題)
  • 探究與實作的實驗結果
  • 書審上面說你是臺南人,所以你是每天通勤嗎
  • 媽媽是在哪間醫院工作
  • 對成大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
  • 為甚麼未來規劃裡面的閱讀英文小說會想讀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
  • 有沒有想選甚麼科
  • 未來想走臨床還是研究
  • 坦白說書審哪個地方有誇大 (我回我覺得我都蠻誠實的,就沒被追問了)
  • 平時就有運動習慣嗎?跑3公里大概跑多久? (我未來規劃有說體能訓練)
  • 印象最深刻的志工經驗
  • 你同學也來了,你希望我們選誰?
地震關
  • 我們以什麼量值化地震規模?
  • 如果地震時你被困在電梯裡,通訊設備仍可運作,你會怎麼做?
  • 如果你在坐火車趕來面試的路上遇到地震停駛,但你才到永康,你要怎麼辦?
  • 你覺得遲到的同學可以補考嗎?
  • 如果大家舉手表決讓這位同學補考,結果他上了你沒上,要怎麼辦?
  • 你家住六樓,地震時你逃出來了但你家的貓沒被你帶出來你要怎麼辦?
    (後來有追問如果救災行動都已經結束且房屋即將拆除的情境)
  • AI關
  • 說說你對於AI的理解及應用?
  • 你未來有機會想研發怎麼樣的AI應用?
  • 在高中期間有沒有程式基礎?
  • 未來選課規劃?
  • 推理關

    桌上會有一張紙,教授會先遮住第二三四題

    題目:一位女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的實驗,測試注射某種藥物小鼠的疼痛反應,
    但後來發現另一位男研究員的實驗結果與該女研究員的結果有出入(女研究員的結果顯示有疼痛反應,但展研究員的無)

    • 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 之後研究所所有人都做一次一樣的實驗,發現所有男研究員做出來結果都一致,女研究員也是,
      但男女研究員的實驗結果不一樣,請問可能的原因並提出假說?
    • 事後有人認為可能是男女氣味或荷爾蒙不一樣導致小鼠反應不同,請設計實驗證明?
    • 承上,國外也做了相同的實驗(男女賀爾蒙的影響)但結果不同,說明可能原因?
    • 如何盡量避免該差異對於實驗準確度的影響?(這關教授會一直引導到說出正確答案)

    同學二,面試技巧分享

    面試準備技巧

    準備二階的這幾個月,我覺得稍稍整理後,能以以下幾個列點,提供給未來的學弟妹們一些想法:

    準備面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我自己在準備面試的時候,除了會和同學約時間練習MMI、PBL和個人面試,也會與同學組成一個讀書會,每個人分配一些可能會出題的時事、議題。

    負責製作的同學,除了會將整理好的筆記上傳到共用雲端,也會口頭講解內容。

    一方面幫助其他不是負責該題目的同學記憶一些關鍵字。

    另一方面也讓準備這個主題的同學,更加熟悉該議題。

    透過這樣的團隊合作,不僅準備起來更有效率,也會有更全面的思考。

    面試是一場沒有範圍、沒有標準答案的考試

    承接第一點所提,「面試」的題目每年都會更換,也無法確切知道教授的出題來源與評分標準。

    所以隨時看到一些與醫學相關的新聞或是社會上的一些時事,都可以稍加留意。
    (一些比較大的時事,甄戰的自主練習或是任課老師也會補充!)

    而在其他非知識、時事的題目,如:情境題等等,也可以多加練習老師上課所教的一些處理方式,並實際演練,減少考場上突然不知如何因應。

    珍惜每一次練習的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在甄戰學習的過程中,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次高雄口模。

    蕭老師負責評分個人關(自我介紹與就讀動機),當時老師在聽完我的自我介紹後,提供我關於成大永續發展的資訊,讓我發現自己的經歷,可以與大學端有更多連結。

    每一次的練習,不論是課堂上的發言、同學間組團練習,還是口模,都值得好好珍惜,讓自己不是原地踏步,而是能往理想前進一步。

    讓陌生的醫學知識,成為回答中自然而然的「關鍵字」

    在甄戰的課程中,有些課程是對高中生來說,比較陌生的醫學知識或是科學素養。

    在課堂中,我會記錄下一些關鍵字,或是以簡單心智圖的方式,記錄老師在表達上會提到「關鍵字」。

    並在遇到類似題目,或是面試前,反覆翻閱,檢視自己有沒有把這些內容記在思考脈絡並回答出來。

    面試是雙向的,「輸入」和「輸出」

    在我和同學練習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彼此在回答時,會漏掉一些已經「輸入」過大腦的東西。

    例如:「上課講過,或是研究過」的切入面向或醫學知識。

    唯有透過練習「輸出」,才有可能找到這些自己的盲區,並在補足後,讓自己的思考更廣更深。

    找到自己「為什麼要讀」的信念

    有一句話是「當人講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一件事時,他的眼睛是會發亮的」。

    這樣的熱忱,我覺得是裝不出來,也騙不了人的。

    或許在準備二階時,偶爾也會自我懷疑,不曉得自己能不能考上。

    但如果能找到一個自己為什麼想要當醫生的信念,就會讓自己更有自信地備戰下去。

    甄戰醫學專班

    甄戰醫學甄試專班——你的醫學夢,我們陪你一起拚!

    我們課程分成三大核心:

    1. 醫學適性分析:搞懂你自己,找出最適合你的醫學路。
    2. 核心能力培養:不只會讀書,還要能說、能想、能合作。
    3. 模擬面試實戰:真實模擬醫學系面試流程,讓你上場不慌張!

    現在的面試形式越來越多元,除了「一對一」、「多對一」,還有醫學系超重視的「PBL 問題導向學習」。這類型面試會分組討論、臨場解題,老師從旁觀察你是否有臨床思維、邏輯分析與團隊合作能力。

    別擔心,我們有來自第一線專業醫師團隊親自指導,用實戰經驗帶你搞懂PBL、破解關鍵問題,讓你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趁現在把握備考黃金期,讓自己在醫學之路上,比別人早一步準備、強一倍競爭力!

    醫學甄試專班
    高中升學資訊站 Line 高中升學資訊站 FB

    line@高中升學資訊站官方客服小編
    加Line好友詢問資訊

    高中升學資訊站FB粉絲專頁
    按讚追蹤考試資訊

    文:江韋廷

    推薦閱讀


    升學顧問線上諮詢 解答你所有升學問題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