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全攻略│特殊選才、個人申請、繁星推薦、考試分發

學習歷程2024-10-0736022

108課綱在升學制度上也不斷修正。

家長與同學更應該快速瞭解升學制度規則,才能讓順利進入理想學校。

多元入學是什麼?而大學升學管道究竟有哪些?該如何選擇及準備?本篇文章帶你一探究竟。

升大學 4 大入學管道

在「考試」、「招生」制度分離的前提下。

不只有考試制度層面有改變,大學招生端也有所變化。

108 課綱下,高中生們是以 111 學年的大學升學制度為主。

如果想弄清楚實際運作方式,可以用「3+1」的方式去理解。

所謂的「3+1」是指 3 個主要的入學管道,以及 1 個錄取名額較少的非主流管道。

主流的入學管道,按照錄取名額佔比分別為「申請入學」、「分發入學」以及「繁星推薦」。

非主流的入學方式,則為佔比 1%~2% 的「特殊選才」。

111學年入學管道

入學管道若依時間先後順序,可以從圖片上到下觀看。

分別是: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以及考試分發入學。

  • 特殊選才」是唯一免考試就可入學的制度,不需要參與測驗即可申請。
  • 繁星推薦」則會參考學測成績、在校成績一起評估。
  • 個人申請入學 」最主要看學測成績以及備審資料。
  • 考試分發入學」則會同時看分科測驗分數、學測分數。

所以整體來說,應該將 主力放在「個人申請入學」上,且學測成績尤其重要,因為有 3 種入學管道都會參採學測分數。

另外,個人申請入學也是招生名額最多、考試最單純且容易掌握的項目。

延伸閱讀

各管道深入分析

不同的管道適合不同的學生。

我們以入學管道,來劃分不同的學生特質。

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有哪些?
項目 特殊選才 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 考試分發
招生名額占比
1.5%(1,618 名)
14%(15,972 名)
46%(51,499 名)
38%(42,141 名)
主要採計項目
特殊優良表現 + 書審面試
學測成績 + 在校成績
學測成績 + 綜合學習表現
學測成績 + 分科測驗成績
時間
10 月 ~ 12 月(上學期)
3 月(下學期)
3 月 ~ 6 月(下學期)
7 月(畢業後)
設立目的
發掘學生獨特天賦
平衡城鄉資源落差,引導學生就近入學
適才適所、拔尖扶弱
僅採考試成績直接分發
志願數
各校單獨招生(類研究所報名)
1 校 1 學群 學群內可填多志願
每人可申請 6 校系
100 個志願

特殊選才重點

特殊選才是現今推廣的入學管道,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討論。

資格門檻

首先,每一位想透過特殊選才申請大學的同學,都需要達到某些特殊經驗的門檻。

這些門檻有的高、有的低。

如果想申請頂尖大學,需要參加的比賽、得到的證照就需要有一定鑑別度。

但若只想申請一般私立大學,門檻要求未必很高。

有些學校只需有志工經驗就可以申請,有些學校甚至還可以事後認證。

多校報名

此外,雖然特殊選才名額不多,但它讓學生能夠多校同時報名。

還請考生們不要輕易放棄特殊選才的管道,因為掌握越多資訊,就能獲得越多入學機會。

申請時間

每年 10 月起,特殊選才報名簡章就會陸續公布。

讓同學們可以參考相關篩選條件,針對自己的優勢申請適合的學校。

評分標準

特殊選才主要的評分標準與考試無關,著重於書審資料與面試的表現。

換句話說,只要準備好備審資料、面試資料,就能參加特殊選才

若最後不幸落選,備審相關資料在申請入學時,也能再次作為個人申請的資料,達到一魚兩吃的用途。

延伸閱讀:

繁星入學重點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繁星推薦的入學管道。

繁星推薦的制度其實非常複雜,以下簡單列出 6 個主要重點:

資格門檻

繁星推薦的申請資格,一定要校排成績前 50% 前能申請。

如果沒有達到這項門檻,是無法參與這項入學管道。

適合學校

高中的學生人數規模,會影響到所能申請大學的等級。

一般最適合的人數,是介於 250~300 之間。

若學校人數過多,繁星推薦其實未必有利。

篩選流程

繁星推薦是以「兩階段競爭」作為篩選流程。

顧名思義,若學生想通過繁星推薦的審核,需要進行兩輪的淘汰機制。

第一輪篩選方式,是高中端通過校內的成績排名,選出該學校的繁星推薦名單。

第二輪的競爭原理,是大學端從全台各高中提出的名單裡,挑選最適合自己科系的最佳人選。

科系分類

為幫助學生更容易查詢申請科系的資料,繁星推薦將全台各科系以 8 類學群各自歸類。

學群 科系
第一類學群
文、法、商、社會科學、教育、管理等學系
第二類學群
理、工科等學系
第三類學群
醫、生命科學、農等學系
第四類學群
音樂相關學系
第五類學群
美術相關學系
第六類學群
舞蹈相關學系
第七類學群
體育相關學系
第八類學群
醫學系、牙醫系

學測成績

雖然繁星推薦對在校成績有一定要求。

但學測成績也是審核的另一項指標,因此學測也要考好。

變數很大

若同學想以繁星推薦做為主要入學管道,需要有變數很大的心理準備。

每間學校會因不同的情況,產生不同的結果。

例如,考生抽到不同的籤、各系所競爭程度差距。

上述情況,都是屬於不可控的變因。

因此,希望考生使用繁星推薦時,也要同時準備個人申請,避免無校可念的情況。

延伸閱讀:

申請入學重點

最後,我們來談談目前最主流的入學管道:申請入學

全台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學生,在此時期就決定自己的大學科系。

分數佔比

在 110 學年時,教育部要求各大學最多只能採計 50% 的學測分數。

另外 50% 的佔比,需要看「綜合學習表現」的成績

希望藉此平衡考試成績與多元表現,讓學生真正展現出個人特色。

申請名額

從趨勢來看,很多頂尖大學開始把招生名挪到申請入學。

例如,清大、交大兩間學校的申請名額就特別多。

若同學是二類組的考生,要特別保握這個機會。

學測範圍

108 課綱的新型學測考試範圍,與過往的學測已有所不同。

我們從「部定必修」的課程內容。

可以發現新型學測自然科、社會科的範圍,與過往相比減少很多。

因此同學進入高中後,務必要先把學測範圍優先掌握好

學習歷程

110 學年度起大學端將參採「學習歷程檔案」。

除了大考成績外,從高一開始就要累積多元學習表現的項目。

所以除了課內課業的學習之外,也要用高中3年的學習歷程,展現自己的學習經歷!

礙於篇幅限制,這裡先點到為止。

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填寫下表單,由專人為你講解詳細內容。

甄戰輔導學員,累積高中精彩的學習歷程,完整的編排與撰寫輔導,讓教授輕鬆記住你!

了解詳情

學習歷程撰寫指導》大學申請力up!讓「學習歷程」強化升學競爭力

了解詳情

延伸閱讀:

分發入學重點

再來,是第三種入學管道:分發入學,以下分成四點統整。

準備範圍

分發入學只採計筆試成績,其中又以分科測驗成績為主。

由於分科測驗範圍相對學測更大,因此準備考試期間需要更用心。

修課注意

分科測驗會額外考加深加廣的「部定選修」,因此就讀高中時務必記得選修考試範圍。

學測佔比

雖然分發入學主要看分科測驗成績,但同樣也會參考學測的成績,且最多可以對比到 4 個科目。

若只想拚分科測驗而放棄學測,其實對分發入學未必有利。

分發名額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系,將招生的主要重點放到個人申請。

因此分發入學的名額,會逐漸減少。

若考生心目中有理想科系,務必確認分發入學的名額還剩多少。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統整

能不考學測就上大學嗎?

可以。若同學不想考學測,可以選擇參加「特殊選才」此入學方式

自 104 學年起,教育部開始試辦「特殊選才」,提供弱勢族群、或具特殊才藝的學生,參加此管道。

各大學可依系所需球,自行舉辦甄選活動,包含資料審查和面試、筆試等等

報名日期大多集中在每年的 10 月到 12 月初,放榜則集中在 11、12月,最晚約隔年 1 月放榜。

特殊選才最新簡章【請點我

什麼是 XPY 制度?

X、P、Y 是大學入學採計的三項成績的簡稱:

  • X:新型學測
  • P:學習歷程
  • Y:分科測驗

以下我們以表格,簡單介紹這三者的重點:

制度 重點說明
X
(新型學測)

從 108 學年起,「75級分」成為歷史名詞。

未來不論是「繁星入學」或「個人申請」,大學校系最多只能從 5 考科中選 4 科,作為成績篩選標準。

最多採計四科學科成績的方式,也就是俗稱的「5 選 4」

P
(學習歷程)

P 是學習歷程(Portfolio)的簡稱,代表學生高中生涯的綜合學習資料。

目前根據個人申請的階段,將拆解成「P1」與「P2」。

「P1」為考生三年來的學習歷程,「P2」則是大學自辦的項目(面試、筆試)

將來同學可以藉由 X + P (新型學測 + 學習歷程),參加大學個人申請。

若不滿意,可再選擇參加 Y(分科測驗)

Y
(分科測驗)

111年後,「分科測驗」取代「指考」,考試科目刪減為七科,考試範圍與指考相同,為高中三年的課程。

不同的是,考後的分發入學將同時採用 X + Y (學測 + 分科測驗)的成績,不向過往單純只看指考分數。

一定要考高中英聽測驗嗎?

同學可根據自己選擇的入學管道決定。

考生可查看當年度的入學簡章(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入學),了解自己想報考的校系,是否採計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成績,作為考試參加標準。

學測國文成績如何計算?

學測國文考科,包含國綜(滿分100 分)與國寫(滿分50 分),兩部分成績各占 50%。

計算公式:國文考科原始得分 =(國綜得分*0.5)+ 國寫得分

計算出原始得分後,會再以 15 級分級距重新衡量分數,並提供給考生。

分科測驗滿分是幾分?

111 學年起,分科測驗採用 60 級分制,各科區分為 1 到 60 級分。

分數衡量方法,是將級距是將前 1% 的考生成績,除以 60 的結果,作為分級標準。

什麼是「卷卡合一」考試制度?

從 111 學年度開始,不論是學測或分科測驗,考試作答處改為「卷卡合一」。

試題會以一張 A3 尺寸的答題卷,整合過往各自分開答案卡與答案卷。

作答方式則不變,選擇題、選填題部分使用 2B 鉛筆作答,非選擇題則以較粗的黑色墨水筆撰寫。

卷考合一示意圖

高中補習課程推薦|線上課程

準備高中課業,同學一定要在短時間內更有效率複習,把時間花在刀口上,針對弱點補強!

重點準備考試範圍中還沒理解的地方,對症下藥才能輕鬆提升學業成績

課程教材

教材請到的補教界名師,任教時間平均10年以上。

學歷背景多皆為師大、台大以及國外留學等頂尖大學碩博士等級。

更有老師是學測以及指考該科的解題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上課幽默風有趣。

講解條理清楚,注重理解而非死背,讓每科都能融會貫通!

線上家教

各科一對一線上指導,因材施教破解學習盲區,讓教學 0 距離、成績大躍進

獨家素養題庫

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主導,1200 位名師共同命題。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全科共超過 5,000 題素養題目與解答,且持續新增中。

影音題庫 APP

歷屆大考試題題庫,搭配名師影音解析,把握所有零碎的時間學習,通勤觀看好方便。

線上解題 APP

學員專屬線上解題 APP,遇到問題隨時拍照,即時發問,學習不受阻。

作文批改 APP

作文除了寫得多,更要寫得精!逐篇修正寫作常犯錯誤、強化寫作技巧。

素養檢定書

高中素養檢定叢書,從生活現象帶入命題,實際演練解決情境問題,深度剖析素養考題觀念。

班導師系統

後台學習紀錄追蹤,關懷學習進度、調整讀書計畫與步調。

針對學員個別狀況客製化學習,學習成效最佳化!

超過10年以上升學輔導經驗,甄戰深知如何幫助學生錄取「理想大學」!

甄戰一點通高中影音教材,由明星高中老師編製而成,結合知識點與素養教學

搭配升學顧問追蹤學習進度,考場上無所畏懼。

學員見證

上榜|中國醫中醫系

教學影片搭配專屬的上課書本,各科老師不僅詳細講解內容。

也於觸控螢幕手寫補充筆記,讓我能夠記錄在數位教材給的課本上、搭配圖片理解。

課程進度的每個段落附的題目,讓我在上完課可以即時檢驗對於這個單元的學習透徹程度。

查看心得
上榜|台大資工系

當初選擇甄戰一點通高中影音教材的原因,是因為以下這些優點:

  • 可以在家讀書,減少通勤的時間,讓我能專心在準備考試上
  • 因為我英文方面比較弱,所以使用一點通教材可以讓我著重在加強英文科目上,合理安排讀書計畫。
  • 上課時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暫停,讓我有時間能好好想明白再繼續聽課,也讓我有時間能做筆記。

查看心得
上榜|政大社會系

線上錄影課程有個好處,就是能重複觀看不斷複習。

在發現自己似乎更不太上學校課程步調,我便想透過線上課程加深自我對課程的印象多加複習,找回自己鑽研國文的節奏。

TKB提供的教材也很符合我的程度,簡顯易懂,不會刻意補充些艱深題型,很符合我想穩固高中課程基礎的目的。

查看心得
上榜|師大地理系

因為準備時間的問題,所以我後來選擇使用數位教材來加強學科。我覺得這套教材有 2 個優點。

首先是老師講的很詳細,每道題目都會講,再搭配老師自編的教材,能夠讓學習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其二為我覺得最特別的一點,因為影片是先前錄製的,所以可以彈性地安排上課時間,不用遭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專心地聽課。

查看心得
甄戰一點通課程試聽
科目 師資 課程
國文
英文
數學
地理
歷史
公民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探究實作

推薦閱讀


升學顧問線上諮詢 解答你所有升學問題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