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都在煩惱高中國文到底該怎麼讀。進入高中後,國文課程變得更複雜深入,不再是簡單的背誦記憶,而需要培養閱讀素養、語感、理解能力和思辨技巧。
本文將為你詳細解析如何事半功倍地學習高中國文,從基礎能力建構到考試技巧運用,並結合陳顥老師對 108 課綱下閱讀素養的專業見解,幫助你在學測、指考等大型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無論你是國文基礎薄弱需要打好根基,還是目標頂標想要更上一層樓,我們都將提供適合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與讀書計畫建議。此外,本文會依高一、高二、高三各階段特性規劃對應的學習策略,並針對常見的學習困難提出解法,全面解答你的疑惑。
高中國文學習的核心變化
在探討具體的高中國文學習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高中國文課綱的變化。
108 課綱強調閱讀素養
108 課綱下,高中國文學習重點由傳統的死記硬背轉為重視閱讀素養與跨領域分析能力。
考題趨勢也更加情境化、生活化,結合長篇文章、表格、圖表或說明書等多元文本,要求學生具備標點斷句、摘要重點、表格分析等素養題解讀能力。以 108 年學測為例,國文科試卷閱讀量大增,題本篇幅超過一萬字,考生須在有限時間內閱讀並作答 42 題,對閱讀速度和理解力都是極大考驗。
「素養考題...會變成比較長篇的閱讀,並會有表格、圖表或說明書呈現」 –– 陳顥老師
學生必須從不同立場和角度讀懂課文人物行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以應對多元化的題型。
家長陪伴與對話的重要性
家長在孩子學習高中國文的過程中,應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督促方式,轉向理解與陪伴:
- 定期與孩子討論生活議題,如年金改革或核電存廢,從正反兩面思考,培養跨領域觀點。
- 了解孩子課堂學習進度,提供安靜的學習空間與豐富的讀物,並以傾聽和鼓勵代替壓力。
延伸閱讀: 甄戰一點通|國文師資陳顥|教學經歷、課程試聽
扎實基礎篇
精通核心古文 15 篇
了解如何學習高中國文的第一步,就是徹底掌握教育部公布的核心古文 15 篇。這些選文包含了從先秦到台灣古典散文的精華作品,例如〈燭之武退秦師〉、〈岳陽樓記〉等,都是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
- 深度理解每篇內容: 不只是背誦字詞解釋,更要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主旨思想和藝術特色。例如,閱讀時可以繪製心智圖來分析段落架構、人物關係,將重點脈絡視覺化以深化理解。
- 建立知識連結: 將相同作者、相同主題或相同文體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例如,比較不同作家在相似主題上的表現手法差異,串連各篇作品的共通理念,加深對題材的理解。
- 製作學習筆記: 整理每篇古文的重要註釋、作者生平和相關國學常識,並運用有效的國文筆記技巧來輔助記憶。如可將重點字詞製作成字卡、用不同顏色標示重點,方便日後複習時快速瀏覽。
強化字音字形基本功
在高中國文學習中,字音字形是必考的基礎題型。雖然在整份考卷中分數占比不高,但卻是最容易把握的得分點。那麼該如何有效提升這部分能力呢?
- 短時間、高頻率: 每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約 15 分鐘的練習,每天複習一小單元的字音字形。長期堅持,高頻率的接觸能讓正確字形字音深植腦中。
- 製作錯題本: 將容易混淆的字音字形特別標記,建立專屬的錯題筆記,並定期翻閱加強印象。把每次練習中寫錯的字詞收錄整理,記下正確用法,下次複習時特別注意,避免一錯再錯。
- 聲韻規律掌握: 學習基本的聲韻變化規律,提高記憶效率。例如,很多形聲字的聲旁可以提示讀音,瞭解這類規律就能舉一反三,幫助你更快記住字音字形。
培養閱讀理解核心能力
閱讀理解是高中國文考試的重點(也是素養課綱下的核心),占整體分數超過 60%。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
- 把握整體文章架構: 當拿到一篇長文時,應先快速瀏覽全文,掌握文章主旨和大致結構,讓自己對內容有初步認識。具體做法是先閱讀各段的首尾句來抓住段落大意,再通讀全文。在詳細閱讀前先建立全文框架,可以提高理解效率。
- 關鍵詞辨識: 圈出重要的轉折詞、情感詞和總結性詞語。例如,標記「但是」「然而」「因此」等轉折詞,注意文中表達情緒的詞彙(如「憤怒」「欣喜」),以及表示結論的詞語(如「總而言之」「綜上所述」)。透過辨識這些關鍵詞,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脈絡與重點。
- 段落解析: 分析每一段在文章中的功能以及與全文的關係。讀完每段後,試著找出該段的主旨句並思考:這段是在提供背景?提出論點?舉例說明?還是總結結論?了解每段的角色定位,能幫助你理解作者的行文架構。
- 情境推測: 運用上下文推測不熟悉詞語的含義。遇到陌生的古漢語詞彙或艱深表達時,不妨根據前後文意和字詞結構來猜測其大概意思。養成在閱讀時進行意義推測的習慣,可以逐步提升你面對生字新詞時的理解力。
進階策略篇
建構國文語感
高中國文學習成功的關鍵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力,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快速、準確地判斷答案。
想培養語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大量閱讀: 廣泛閱讀各類文章,包括課內外的散文、小說、報章評論等,不斷擴充自己的閱讀量。每天堅持一定的閱讀時間,長期下來,自然能提升語感。閱讀材料的範圍越廣,你對文字的掌握就越靈活。
- 模仿練習: 模仿優秀文章的句式結構和表達方式。讀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時,可以試著不看原文,自己改寫出類似風格的內容,或在寫作時套用那些經典的句型。透過模仿練習,將優秀作品的語感內化為自己的語感。
- 反覆朗讀: 朗讀課文或精選的優美文章,培養對語言韻律的敏銳感受。每天花 10 分鐘大聲朗讀一小段文字,體會文字的節奏和聲調變化。朗讀時可以誇張抑揚頓挫,讓自己融入文章情境,長期下來你的語感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幅提升。
提升思辨分析能力
現代高中國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辨能力。那麼該如何訓練自己的批判思考呢?重點在於學會多角度思考和邏輯推理。
- 問題導向學習: 每讀完一篇文章後,自問「為什麼?」「如何?」「這樣說是否合理?」等問題。培養發問的習慣,深入剖析作者觀點背後的原因和邏輯。例如,看完一篇議論文,可以問自己:作者的論據充分嗎?有沒有反例?透過不斷自問自答,訓練批判思考的能力。
- 比較分析: 將不同作品在主題、手法、觀點上進行比較。比如讀完兩篇描述親情的文章,可以比較它們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又或者將同一事件的兩則新聞報導拿來對照,看看各自的立場有何差別。透過比較分析,你能更深入理解作品間的細微差異,訓練出敏銳的洞察力。
- 延伸思考: 將文章內容與現實生活、時事議題相結合。閱讀課文時,不妨聯想到現今社會發生的類似議題,思考文中觀點在現代是否適用。或者反過來,試著以課文角色的觀點審視當代問題。這種延伸連結的思考方式,可以讓書本知識活用到現實情境中,加深理解深度。
「在閱讀長文時,用 123 標記重點,對應題目 ABC 提示,避免重複閱讀過長文章。」 –– 陳顥老師
掌握寫作表達技巧
寫作是高中國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能展現語文綜合能力的環節。平日的閱讀和思考累積,會直接反映在寫作成績上。想寫出高分作文,就必須從平時開始多加練習。
下面介紹幾個國寫高分技巧,幫助你有效提升寫作表達能力:
- 寫作的素材累積: 平時要有意識地收集各類寫作素材,包括名人故事、時事案例、個人經歷等。準備一本「素材筆記本」或電子檔,將看到的精彩事例和金句隨手記錄下來,註明出處和可應用的主題。考前翻閱這些素材庫,寫作時就不怕沒有內容可以引用。
- 文章結構的訓練: 熟練掌握「起承轉合」的文章結構,讓文章脈絡清晰。每次寫作前先列出大綱,確定文章的開頭引入(起)、主體論述(承)、轉折過渡(轉)和結尾收束(合)都完整有力。平時可以多閱讀滿分作文範例,分析其段落安排和結構佈局,並嘗試模仿練習,使自己的文章架構更嚴謹。
- 寫作技巧的運用: 學會適當運用修辭手法、排比、對比等表現技巧,讓文章更生動有力。例如,描述景色時使用比喻增添畫面感,在論述時用排比句強化氣勢,或透過正反對比突顯主旨。但要注意技巧的運用要自然貼切,避免為了修辭而堆砌辭藻。建議參考歷年學測的高分作文,觀察其中如何巧妙地運用寫作技巧,以此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最後,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不斷練筆。建議每週至少完成一篇作文,並主動尋求老師或同學的批改意見。透過反覆寫作和修正,你的國文寫作表達將會愈加純熟,在考場上更能揮灑自如。
考試實戰篇
想要在高中國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練習歷屆考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要如何有效利用歷屆試題來提升實戰能力呢?下面我們來談談重點。
歷屆考題精熟練習
透過系統地演練歷屆試題,可以熟悉命題趨勢並檢驗自己的強項與弱項。以下是練習歷屆考題時應注意的幾個重點:
- 近五年考題: 重點練習近五年的學測國文試題和分科測驗(前指考)國文試題。最近幾年的考題最能反映新課綱下的命題趨勢,因此在學測國文準備階段,應優先從近五年題目下手,確保掌握考試重點。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再練習更早年度的試題,或挑戰指考難度的題目作為延伸。
- 題型分類: 按照題型進行分類練習,針對不同題型各個擊破。例如,今天專練閱讀測驗題,明天練習字音字形和國學常識題,後天再練作文和段落重組題。透過分項集中特訓,可以掌握各類題型的解題技巧,也能發現自己在哪種題型上表現較弱,進而強化該部分。
- 錯題分析: 深入分析每道錯題的原因,並制定改正策略。每次練習完畢,都要對做錯的題目進行檢討:是粗心看錯題意?知識點遺漏?還是理解有誤?把錯題收錄在錯題本中,寫下正確解答和思路,並定期複習這些易錯點。通過「錯題反思 → 釐清觀念 → 再遇不犯」的循環,逐步鞏固知識盲點。
應考心理調適
高中國文考試不僅考驗知識功底,也很考驗考生的心理素質。因此,考前的心態調適同樣重要。
- 保持自信: 相信平時的努力和準備,相信自己的實力足以應對各種題目。考前可以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回想自己練習時的進步和模擬考的成績,增強信心。
- 冷靜應對: 遇到難題不慌張,合理分配各考題的答題時間。考試中如果碰到卡住的題目,可以先跳過放一邊,做幾次深呼吸使心情平復,再繼續答其他題目。同時,要按照預定的時間計畫作答,確保能瀏覽完全部試題,不因個別難題而打亂節奏。
- 靈活變通: 根據題目難度調整答題策略。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先解答簡單的題目建立信心,再處理高難度的題目。如果發現某部分題目特別耗時,要學會取捨,將更多時間投入到更有把握的題目上,爭取最大總得分。
學習資源與工具
推薦參考書籍
選擇合適的參考書籍能夠有效提升高中國文學習效率。那高中國文學習過程中,有哪些輔助教材值得推薦呢?
- 《搶救國文大作戰》:內容全面,適合地毯式複習。
- 《100回形音義練習》:針對字音字形的專項訓練。
- 《國文閱讀333》:培養閱讀素養的優質教材。
TKB 國文線上課程
因應 108 課綱的素養導向命題,TKB 為高中生打造了專屬的國文課程。課程具有以下特色:
- 獨家素養題庫: 聯合 1,200 位老師共同編撰上千題素養考題(涵蓋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等科目),且持續更新中,全國唯一。
- 三大數位 APP: 解題 APP、影音題庫 APP、作文批改 APP,充分運用零碎時間練習解題、觀看名師解析,並提供線上寫作批改服務。
- 專業線上課程: 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親自授課並錄製而成,影片畫質清晰、內容紮實無冷場。重點難點可反覆觀看,加深印象。
組讀書會與討論
國文學習不該孤軍奮戰,透過與同學討論交流可以開拓思路、互相激勵。想讓國文讀得更有效率,組織讀書會是很好的選擇。
以下是讀書會的建議運作方式:
- 定期聚會:每週固定時間進行讀書會,養成穩定的共同學習節奏。
- 主題討論:每次聚會設定特定的文章、作者或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各自發表見解。
- 互相出題:同學間輪流出題,模擬小考互測,並一起討論解答,檢驗彼此的學習成效。
透過讀書會的互動,大家可以彼此分享讀後心得,糾正錯誤觀念,讓國文學習之路不再枯燥孤單。
不同階段的學習重點
高一階段:打好基礎
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最重要的是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節奏,並扎實打好國文科的基礎。
- 適應學習節奏:熟悉高中國文的學習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複習方法。
- 基礎能力建構:強化字音字形、語法修辭等基本功,補足國中文化常識的不足之處。
- 閱讀習慣養成:開始大量閱讀各類文章(課內文章、課外讀物、新聞時評等),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
高二階段:深化理解
高二是國文學習的關鍵期,需要深化對文言文和白話文的理解,同時逐步提升寫作與思辨能力。
- 古文深度學習:完整掌握核心古文 15 篇的內容與涵義,並研讀更多課外古典名篇,提升文言文理解力。
- 寫作技巧提升:加強作文練習,學習多樣的寫作題材和技巧,為學測的國寫作答奠定基礎。
- 思辨能力培養:訓練分析文章深層含義的能力,多角度解讀課文,嘗試對不同觀點進行評論。
高三階段:衝刺準備
高三面臨大考衝刺,重點在於整合三年所學、加強模擬實戰,並進行針對性的弱點補強。
- 歷屆考題練習:大量演練歷年學測與模擬考題,熟悉考試節奏與命題趨勢。
- 弱點補強:針對自己的弱項訂定補強計畫,逐一攻克不熟悉的題型或知識點。
- 應考技巧熟練:反覆練習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包括時間分配、閱卷重點把握等,做到考前心中有數。
TKB 高中補習課程推薦
✔ 40年補教品牌,信譽佳、教學經驗豐富,擁有眾多各領域上榜學員。
✔ 針對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學生打造課程內容,符合最新課綱與考題趨勢。
✔ 線上課程可彈性安排進度,想複習幾次都可以,學習時間更自由。
✔ 我們的專業課程能滿足各種需求的同學,不管是想補足弱科、進一步提升強科,甚至是想轉換跑道,我們都能提供完備的協助!
課程特色
- 課程教材: 授課講義與教材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補教名師精心編寫。任課老師教學經歷平均超過 10年以上,多來自師大、台大等頂尖學府碩博士背景,甚至有教師曾參與學測、指考命題。課程內容條理清晰,注重理解而非死背,幫助同學融會貫通。
- 線上家教: 提供各科一對一線上指導,名師因材施教破解學習盲區,教學零距離,幫助成績大幅躍進。
- 獨家素養題庫: 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合作,由 1200 位名師共同命題,累積超過 5000 題涵蓋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的素養試題,並持續新增中。
- 影音題庫 APP: 收錄歷屆大考試題與解析影片。同學可利用通勤等零碎時間在 APP 上練習作答並觀看名師解析,把握每分每秒學習。
- 線上解題 APP: 學員專屬線上解題平台,遇到問題隨時拍照上傳提問,名師即時線上解答,學習不中斷。
- 作文批改 APP: 提供線上作文批改服務,寫完上傳後由專業老師逐篇批改,指出常見錯誤並給出優化建議,幫助同學快速提升寫作能力。
- 素養檢定書: 推出高中素養檢定叢書,從生活現象出發設計情境題組,深入剖析素養考題觀念,讓學生在實戰前就熟悉素養題型的思維方式。
- 班導師系統: 後台完整追蹤學員學習紀錄,專業班導師定期關懷進度,適時調整讀書計畫與步調。針對每位學員的個別狀況提供建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習成效最佳化!
科目 | 師資 | 課程 |
---|---|---|
國文 |
||
英文 |
||
數學 |
||
地理 |
||
歷史 |
||
公民 |
||
物理 |
||
化學 |
||
生物 |
||
地科 |
常見學習困難與解決方案
古文理解障礙如何處理?
許多學生在高中國文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古文理解。要克服文言文閱讀障礙,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循序漸進: 從簡單的古文開始讀起,逐步提升難度。一開始選擇淺顯易懂的課外古文篇章,等基礎打好後再挑戰較艱深的作品。
- 文白對照: 善用白話翻譯來輔助理解。閱讀課文時先看白話翻譯掌握大意,再回頭品味原文。文白對照能降低閱讀挫折,逐漸提高純讀原文的能力。
- 背景了解: 先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歷史脈絡,再閱讀原文。知道作者生平事蹟、創作時代的社會環境,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
寫作表達困難如何改進?
寫作是許多學生在國文科中遇到的難題之一。其實,閱讀與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那麼該如何提升國文寫作的表達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模仿練習: 模仿優秀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式。平時多閱讀佳作,注意其布局與用詞,寫作時嘗試套用類似的構架與句式,培養自己的寫作手感。
- 素材積累: 平時注意收集各類寫作素材。無論是報紙上的時事例子、課外讀物中的精彩片段,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日後寫作的素材庫。
- 勤於練筆: 定期練習寫作,培養語感。可以每天寫日記或每週寫一篇作文,寫完後主動尋求老師或同學的意見回饋。持之以恆,寫得越多,文字表達能力就會越純熟。
考試焦慮怎麼解決?
面對大型考試,許多學生會產生焦慮情緒。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在考場上正常發揮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 充分準備: 只有準備充分才能增強信心。提前訂好讀書計畫並確實執行,讓自己在考前心裡有底。準備得越充分,到了考場就越能胸有成竹。
- 模擬練習: 通過模擬考試熟悉考試環境。自己計時完成歷屆試題或仿真試卷,完全按照正式考試的標準作答。多次模擬可以讓你適應緊張氣氛,真正上場時就不容易慌亂。
- 放鬆技巧: 學會適當的放鬆和調節方法。考前可以做深呼吸、冥想或輕運動放鬆心情。考試中若感到緊張,可停下來閉目深呼吸幾下,或利用休息時間喝水、活動肩頸,讓自己保持平靜。
高中國文重要嗎?
有人或許會問,高中國文這科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108 課綱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閱讀素養」,而在所有科目中,與閱讀素養最密切相關的正是國文科。由此可知,國文在整個高中課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中國文刷題有用嗎?
「刷題」指大量練習題目。適度的刷題對國文學習確實有幫助:它可以提升解題速度、累積作答經驗,並讓你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許多同學透過刷題,能更快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節奏。
不過,單純大量做題但不檢討、訂正和吸收,成效是有限的。刷題的重點在於「做完 → 訂正 → 吸收」。每做完一套題目,要仔細批改並分析錯誤原因,將錯題涉及的知識點徹底搞懂,必要時重新複習相關課文或筆記。只有經過這樣的反思和修正,大量練習的成果才能真正轉化為實力,進而有效提升國文成績。
如何提升國文閱讀能力?
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都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想提升國文的閱讀理解,可以從建立習慣與強化技巧兩方面入手:
- 建立日常閱讀習慣:累積語感和詞彙量。每天留點時間閱讀,且選擇多元文體的材料(包含文言文與白話文),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長期的廣泛閱讀,能打下扎實的理解基礎。
- 掌握五大閱讀技巧:
- 圈選關鍵字與連接詞,抓住文章主旨。
- 適當劃分段落,標記段落層次脈絡。
- 注意語氣變化與對話細節,揣摩言外之意。
- 多做閱讀理解練習,每次練習後務必檢討錯題,分析錯誤原因並加以改正。
- 閱讀後多與他人討論、分享心得,加強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 考前強化練習:若以考試為目標,就要練習歷屆考題與高品質的仿真題,並反覆訂正錯題,培養自己快速且準確的解題能力。
文:江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