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素養題本 諸子百家|課文導讀
本文內容將針對《高中國語文素養題本-諸子百家》作介紹,帶著大家一起閱讀《新序·雜事二》。
同時,本文也將分析兩道試題,提供詳細的解說給同學們。
書本介紹
這是一本升學關鍵的攻略書籍,集結30位第一線高中教師共同協力完成,目的在於成為108課綱中華文化補充教材。
我們期望透過本書培育學生語文能力,並加強文學、文化、評析、審美與感知的素養。
選錄多篇諸子百家核心思想,搭配大考試題,抓住核心閱讀技能,讓你可以更快速掌握學習要點!

課文導讀
上天的啟示
晉文公出獵,前驅曰:「前有大蛇,高如隄,阻道竟之。」文公曰:「寡人聞之,諸侯夢惡則修德,大夫夢惡則修官,士夢惡則修身,如是而禍不至矣。今寡人有過,天以戒寡人。」還車而反。
晉文公外出打獵,前導車告訴他,前方有一條大蛇,跟堤防一樣高,擋在道路上。
晉文公就說:「我聽說諸侯夢到不祥之物就要修德,大夫夢到不祥之物就要修官,讀書人夢到不祥之物就要修身,這樣禍害就不會降臨。所以現在是我有過錯,上天要告誡我。」
前導車的疑問
前驅曰:「臣聞之,喜者無賞,怒者無刑。今禍福已在前矣,不可變,何不逐驅之?」文公曰:「不然,夫神不勝道,而妖亦不勝德,禍福未發,猶可化也。」
前導車又說:「我聽說高興的時候不要獎賞,生氣的時候不要加刑罰。禍福已在眼前,不可改變,為何不驅逐牠呢?」
晉文公就說:「神怪不能戰勝正道,妖孽不能戰勝仁德,禍福尚未降臨,仍可化解。」
3個省思
還車反,宿齋三日,請於廟曰:「孤少犧不肥,幣不厚,罪一也。孤好弋獵,無度數,罪二也。孤多賦歛,重刑罰,罪三也。請自今以來者,關市無征,澤梁無賦歛,赦罪人,舊田半稅,新田不稅。」
之後晉文公就回去齋戒沐浴三天,並在宗廟請罪,認為自己有三個罪過:
• 第一罪:犧不肥,幣不厚。表示祭祀的牲畜不夠肥美,供奉的錢財不夠多。
• 第二罪:好弋獵,無度數。晉文公愛打獵,玩樂沒有節制。
• 第三罪:多賦歛,重刑罰。對人民收的稅太多了,刑罰太重了。
晉文公從今以後就發願,關口、集市、捕魚之地不收稅,赦免罪人,舊田收一半稅,而新田則不收稅。
大蛇的結局
行此令未半旬,守蛇吏夢天帝殺蛇曰:「何故當聖君道為,而罪當死。」發夢視蛇臭腐矣。謁之,文公曰:「然夫神果不勝道,而妖不勝德,奈何其無究理而任天也,應之以德而已。」
政令發布不到五天,看守大蛇的官吏就夢見大蛇被天帝給殺死,理由是怎麼可以擋住聖君的道路,罪當死。
於是這位官吏夢醒後,再去看大蛇,發現大蛇已經腐爛發臭了。
小試身手
恭喜同學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以下兩道題目,測試你對這篇文章了解多少!
第一題
(A): 跟優點有沒有發揚、信仰道義有沒有忠誠無關,所以不是A選項。
(B): 惟德是輔與唯利是圖的語法是一樣的。表示只有有德性之人,他們才會去輔佐他,也就是輔佐有道德之人。
(C): 表示道德跟仁義必須藉助在禮的規範之下,才能體現而出。
(D): 處事溫良之人,是道德的根本。
答案: (B)
第二題
(A): 文中並沒有提到,他認為驅蛇是浪費人力,所以A選項很明顯是錯誤。
(B): 文中並沒有提到蛇是上天的代表,因此很明顯B選項是錯誤的。
(C): 誠心齋戒是無法解決大蛇的。主要是因為晉文公反省了自身,找出了三條罪狀。
(D): 內容解釋最合適!
答案: (D)
高中國文準備方法?
掌握大考出題方向:熟練歷屆考古題
國文考試的範圍非常廣泛,尤其在108課綱下,考試更加強調「素養題型」,題目的靈活度也大幅提升。
因此,建議同學事先了解大考的出題方向,提高讀書效率。
如果你目前是高一或高二的同學,目標是在學測或分科測驗,建議可以開始慢慢練習歷屆考古題,就可以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累積實力。
如果你是高三的考生,那你會需要「熟讀」近五年的歷屆考古題,不了解的題目要確實訂正、練習。
這樣可以針對不熟的地方來改進,更有效率的備考。
穩固基礎:把握基本分
字音和字形是大考的基礎部分,每年都會考到,建議複習時標記容易出錯和重要的部分。
此外,在「字義」的部分中,基本上課內的註解一定要熟悉,要做到看到句子就能翻譯每個字的意思。
另外,作者生平中的重要內容,包含年代、字號、個人成就、著作等,這幾項必須背熟,把基本分數穩穩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