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 108 新課綱的重要性在哪裡?
現在科技和知識進步太快,以往知識堆疊的教學型態,已經不足以應付社會變遷。
所以將學子們培養成終身學習者,以確保他們在未來能夠持續學習並適應各種變化。
透過不斷的面對問題,分析問題,並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未來兼具思考力及執行力的人才。
這就像歐洲中世紀的科學革命,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挑戰宗教權威,開啟了這波科學理論興起的浪潮翻轉了世代。
而 108 新課綱便是 21 世紀教育界的「科學革命」,小編幫大家整理了 108 課綱 5 大重點懶人包在下方。
108 課綱是台灣首度將國民義務教育,整合成為國小、國中到高中的 12 年一貫課程
該政策是由 「國中教育研究院」親自推出的教育政策,自 108 年 8 月起正式上路。
目的是要讓教育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
過去的教學方式太重視死記硬背,忽略了實際應用和創意思考的重要性。
因此 108 課綱希望以「學生」作為學習主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達到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
簡單來說,108 新課綱將我們的教育從過去的「背多分,考試導向」的既有模式給解放出來。
新課綱便是新教育思維的實踐,「多元發展,解決問題」是原先歐美日普遍的教育思維。
轉而建立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上,宛如形成了一個教育憲法上的革新。
面對 108 課綱的新挑戰,必須要用全新的思維看待,就跟新課綱的宗旨一樣。
面對新的問題,我們從舊有的教育升學思維當中抽離出來,改變舊有的作法和準備方式,在這波「教育革命」當中成為勝利者。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換句話說,「核心素養」就是同學在面對未來生活、學習與工作時,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108 課綱將核心素養分為「三面九項」,涵蓋了學生的自我發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三大面向。
面向 | 細項 |
---|---|
🚀 自主行動
|
|
💬 溝通互動
|
|
🌍 社會參與
|
|
延伸閱讀:
108 課綱減少了必修課的比例,增加了選修課的時數,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選擇。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修習不同的選修課,例如音樂、美術、程式設計等。
這樣的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探索自我、發展潛能。
此外,選修課的多樣性也促使學生更早地接觸不同領域,發現自己的特長與職業興趣,有助於未來的生涯規劃。
這樣的彈性學習模式,也鼓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整體素質。
108 課綱打破了傳統學科的界線,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
學生可以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如科技與藝術、數學與社會科學等,來拓展自己的視野。
這不僅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創意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可以了解其在科技創新中的應用。
這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在未來多變的社會中生存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助於應對複雜的現實挑戰並抓住新的機會。
素養導向的學測考試題型,得高分關鍵-活學活用
從 107 學測開始,素養導向的考試題型已經大量出現在考卷中。
素養導向的命題有下面四大特色:
考題素材引用生活實際情境或學術討論上的情境。
題目會融合不同學科領域上的內容處理一個題目中的相關問題。
考驗學生整合各學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處理真實生活情境或學術討論上的相關問題。
在題組上混合選擇題與非選擇題題型,使評量層次更加完整,強化學生統整、歸納分析、說明表達上的重要能力。
另會實施卷卡合一的能力,允許結構化的設問方式,使非選擇題命題更加活化。
延伸閱讀:
108 課綱鼓勵多元評量,不再僅依賴傳統考試。
除了筆試,還有專題製作、口頭報告、小組討論等多種評量方式。
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讓他們有機會展示不同方面的能力與才能。
透過多元評量,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此外,這種評量方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
108 課綱尊重新住民多元文化,增加了新住民語言課程。
學生除了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外,還可以選修新住民語言,包含以下七國語言:
這不僅增強了語言能力,也促進了文化理解。
108 課綱將電腦課從課表中移除,改為「資訊融入」模式。
各科目與資訊科技結合,例如自然課使用電子顯微鏡,數學課用平板展示幾何圖形。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掌握資訊技能。
過去的自然課以教授課本理論為主,學生較少有動手做的機會。
108 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因此自然課增加了實驗課程的比例。
透過實驗課程,學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學的原理。
過去的數學課,學生大多只能使用紙筆計算
108課綱允許數學課使用計算機,以協助學生進行複雜的計算。
讓學生能將更多的心力放在理解數學概念與解題思路上。
學習歷程每學期更新,多元表現要長期佈局
未來高中生每學期都要上傳學習歷程,所以高中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有計畫地自我探索、安排選修、完成學習成果並取得課外多元表現紀錄。
「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選的總成績計算,「綜合學習表現」至少需要占 50%,學生學習歷程應占相當比例。
負責人 | 上傳項目 |
---|---|
學校上傳
|
|
學生上傳
|
|
延伸閱讀:
高中及選修課選擇更多元-「選擇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責任」
新課綱把更多選擇權還給了學生,每個高中可以設計自己的校定必修(特色課程)。
高中還會開設不同的選修課,學生在選高中時要考慮的面向就會更多。
「選擇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責任」。
高中生要學著在選擇前充分收集資料、分析整理、做出決定。
項目 | 99 課綱 | 108 課綱 |
---|---|---|
部定必修
|
138 學分
|
118 學分
|
校定必修
|
0 學分
|
4 ~ 8 學分
|
選修
|
60 學分
|
54 ~ 58 學分
|
團體活動
|
2 學分
|
每周 2 ~ 3 節
|
彈性學習
|
0 學分
|
每周 2 ~ 3 節
|
延伸閱讀:
「特殊選才」、「甄選入學」入學制度讓學生有機會多元發展
新課綱搭配更多元的入學管道,讓高中生可以透過不用樣態的多元表現進入頂尖大學。
個人申請則要求學習歷程要占比 50% 以上。
透過平衡的配置,讓學生在課業之外,也要維持自我並留下紀錄。
項目 | 特殊選才 | 繁星推薦 | 個人申請 | 分科測驗 |
---|---|---|---|---|
時程
|
|
|
|
|
評分標準
|
|
|
|
|
提前了解高中升大學制度,參加免費講座,精確規劃升學路徑,實現夢想大學!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TKB 高中 x 甄戰一點通」為您準備了一系列的素養考題解析講座。
針對不同科目,深入講解最新的命題趨勢和解題策略,幫助學生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無論是國文、數學、英文、自然還是社會科目,這些講座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考試技巧和知識。
以下是各科講座的詳細資訊,歡迎點擊連結參加,提升你的應試能力。
科目 | 講座名稱 |
---|---|
國文
|
|
數學
|
|
英文
|
|
自然
|
|
社會
|
大碩教育針對不同學齡,推出相應的素養相關書籍。
讓學生透過練習及工具書的指導快速,建立素養紙本評量及非紙本評量之能力。
素養檢定系列書籍,由高中、國中、國小的現場教師撰寫,最符合大考命題方向與素養情境,是素養題型練習的最佳利器。
配合108課綱19項議題所推出的素養命題,涵蓋海洋、科學、閱讀素養等情境,培養學生在跨領域中的素養能力。
解決學生學習上的痛點,如文本剖析、英文會話演練、學習歷程檔案、社會探究等主題書籍,突破素養學習的困境。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