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家長、同學都對於 108 課綱的新制度有許多疑惑。
而 108 課綱,除了強調「素養導向命題」外,另外一項重要升學指標就是「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取代以往備審資料,而且從高一就要開始準備、上傳。
而這個制度,也大大影響未來升大學科系的選擇!
底下整理常見Q&A,幫大家快速搞懂學習歷程!
同學需藉由自述與反思,統整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計畫未來生涯願景,並制定學習計畫以達目標。
更需表達強烈的就讀動機、展現個人特質和能力,讓大學教授印象深刻。
和「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一樣,「學習歷程自述」也是高中三年的回顧。
不同的部分是,「學習歷程自述」強調「反思」、「展望」,而不只是「心得」;而且範圍更大,包括三年來所有課業學習與課外活動。
同學於高三下考完學測或統測後,準備申請入學時再開始撰寫即可,不必每學期都上傳。
項目 | 備審資料 | 學習歷程檔案 | 差異 |
---|---|---|---|
審核內容
|
大學各科系自訂
|
統一分類上傳項目
|
新增教師審核機制,統一各科系標準。
|
繳交時間
|
集中高三下學期
|
規定時間上傳(每學期/年)
|
避免急促緊張造成學習干擾。
|
版型樣式
|
學生自行排版整理
|
資料庫系統彙整
|
真實反映學習狀況。
|
數量要求
|
無限制
|
限制採計數量
|
重質不重量,避免社經落差造成影響。
|
專業審查
|
無審查
|
逐步建置
|
審查更加專業、系統化。
|
簡單來講,同學們在高中修習的科目,老師在每單元結束後,會提供學習單、實作作品等等
我們只要把這些東西,累積起來稍作整理,就是你的課程學習成果。
分別是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探究與實作成果、社會探究活動成果。
以上四個項目,會依據大學不同科系的需求,採用不同的項目。
因此同學上傳時,建議先理解目標科系的採計需求,並針對需求撰寫課程學習成果。
另外,在課程學習成果的四大項目中,書面報告是所有大學裡,採季最多的內容。
二千多所大學科系裡,共有一千六百多個大學科系,會參採書面報告,因此書面報告一定要好好撰寫。
基本上,每所學校、每個科目的老師,對書面報告的撰寫格式,都有他們自己的要求。
但同學要注意,這些上傳的課程學習成果,不是只要給高中老師看,還要給未來申請大學的教授看。
因此,同學在上傳前,務必要以大學教授的觀點,思考他們如何在閱覽書面報告時,更快速取得自己想傳遞的資訊。
報告的標題,能否讓大學教授清楚你想表達的內容;報告的內容,能否說明你學到什麼。
有了這個概念,我相信大家在撰寫時,就能聚焦報告內容,並在申請大學時的發揮功用
課程學習成果,可以上傳到「校園資料庫」與「中央資料庫」兩個地方。
首先,不管每間學校課程學習成果的系統如何,最後一定要上傳到「中央資料庫」
中央資料庫是同學申請大學時,課程學習成果唯一能存放的地方。
在申請大學前,中央資料庫最多能上傳 18 項課程學習成果。
學測考完後,同學要申請的大學教授,可以從 18 項文件裡,選取 3 項課程學習成果,作為篩選的標準。
因此,同學們可以先將 18 項課程學習成果,作為大方向的數字目標。
最後提醒,課程學習成果在上傳中央資料庫前,需要先上傳到校園資料庫。
至於校園資料庫可上傳的數量,就依各校自行設定的數量而不同。
總結來說,課程學習原則上整學期都可以上傳,但大家一定要在學期末截止時間前上傳。
「多元學習表現」包含「校內外活動」、「志工服務」、「競賽成果」、「幹部經歷」、「檢定證照」等。
它不需經過教師認證就可上傳。
學生每學年暑假前,上傳中央資料庫代表性資料至多 10 項。
中央資料庫在學測前(高三上),最多能上傳 30 件。
在入學資格審查時,甄選委員最多挑選 10 件,字數合計至多 800 字、圖片至多 3 張之綜合整理心得一份。
以下表格整理上述說明,分為中央資料庫及甄選委員會。
項目 | 中央資料庫 (檔案收集地) |
甄選委員會 (篩選人) |
---|---|---|
課程學習成果
|
每學期(半年)結束前至多上傳 3 件,學測前(高三上)至多 18 件。
|
至多挑選 3 件
|
多元表現
|
每學年(一年)結束前至多上傳 10 件,學測前(高三上)至多 30 件。
|
至多挑選 10 件
|
根據教育部國教署的規定,「課程學習成果」應於每學期(半年)上傳和送出認證。
「多元表現」則是每年暑假前上傳!
現代高中生須要兼顧上課、補習班、家庭時間等等,所以累積學習歷程並非易事。
TKB 分享 3 大技巧,可以更高效率累積學習歷程:
想要知道各大學科系想要什麼人才,可以將個人申請的採計項目做為參考。
事先確認該學校科系採計的項目及內容,可以先做好相關規劃。
例如,孩子想就讀台大物理學系,可先確認該系要求的資料項目。
並在高中學習歷程中事先做好規劃及準備。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習歷程參採標準 | |
---|---|
項目 | 內容 |
參採數學考科情形 | 參採數學A |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 |
|
【備註】 |
|
以歷史系為例,學生未來如果想申請該科系。
可以在學習歷程檔案中不斷展現對於歷史的熱情。
例如:在英文課的作業上,探討英國語文學史。
參加歷史科的小論文競賽;甚至在彈性學習時間,規劃歷史的自我精進等。
透過不斷製造與該科系的連結,更有機會從眾多備審資料中脫穎而出。
每年升大學考生超過 10 萬人,每位考官要看數十甚至上百份學習歷程檔案,絕對無法詳細檢閱內容。
所以同學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同時,有一個 100 字以內的「學習概述」。
務必要審慎將重要資訊簡要陳述。
因為考官未必會看詳細內容,但十有八九會看到「學習概述」。
學習歷程檔案中,有許多不同的項目。
其中學習歷程檔案的累積,以「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為主
下表為 109 年個人申請的審查資料項目表。
審查資料項目 | 審查資料項目代碼對照 |
---|---|
修課紀錄
|
|
課程學習成果
|
|
多元表現
|
|
學習歷程自述
|
|
其他
|
|
「書面報告」是最多學校採計的項目,內容根據製作複雜度分成「學習單」或「主題式書面報告」,甚至可使用「投影片加文字說明」
其中「學習單」是最常見的形式,通常分成三區塊呈現:「主題說明」、「核心內容」與「反思心得」。
在上方表格中,許多人對於「特殊優良表現證明」此項目都感到疑惑,好奇它到底是什麼?
若以白話文來講,它就是「其他項目」的意思。
只要你的資料對於申請的科系有利,但又找不到對應的上傳項目,就可以放到「特殊優良表現證明」
例如你曾經參加過某個活動,雖然最後沒有得獎,但你有將參賽過程詳細記錄起來。
你就可以將此紀錄,上傳到「特殊優良表現證明」項目,以此證明自己在此活動的收穫,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建議學習歷程安排從高一開始。
高中生平時自由安排的時間有限,很難專心完成各項學習歷程。
因此寒暑假時間安排尤為重要。
可以在平常進行「淺層學習歷程」,包含學習探索,以確認未來想要的方向。
再利用寒暑假的自由時間,完成深層學習歷程。
隨著 108 課綱全面上路,學習歷程成為升學採計項目的重要關鍵。
但因為學習歷程的範疇太大,學生通常無法完善的安排與規劃。
因此,甄戰提供四大專業服務,全方位輔導學習與升學問題。
課程類型 | 課程內容 | 上課模式 |
---|---|---|
學習定向
|
進行目標科系的探索與科系職涯規劃。
|
一對一輔導
|
自主學習計畫
|
結合目標科系與學生興趣,規劃專屬個人自主學習計劃,並輔導完成計劃與成果報告。
|
一對一輔導
|
讀書心得
|
依目標科系挑選該領域書籍,撰寫讀書心得報告,可投稿中學生網站讀書心得競賽。
|
一對一輔導
|
學習歷程精修與上傳輔導課
|
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前,由顧問師協助檢視與修改上傳檔案之內容、排版。
|
一對一輔導
|
文:徐培鈞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