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英文】台灣同志遊行20年!用英文大聲說 #Lovewins
台灣「同志大遊行」又稱彩虹遊行,由性別團體聯合籌辦,訂於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周六舉行,從200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來到第20屆,在2019年時因為同性婚姻法條通過,該年參加人數甚至到達20萬人,已成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爭取LGBTQ+權益的活動。希望能藉此活動表達無論性取向、性別表現是什麼,同志其實都和一般人沒有不同。
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
偏見 (prejudice)
歧視(discrimination)
性別表現(Gender expression):
又稱為性別氣質,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與某種性別相關的人的行為、舉止、興趣等有關的行為。像是大家常說的:男性化、女性化、中性化。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
或稱性傾向,就是在性方面是對男還是對女有興趣。通常性取向可歸納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三類,而無性戀(對兩性均無性的吸引)則有時被視作性取向的第四類別。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個人感覺。性別認同可以與一個人出生時的指定性別相關,也可以與之不同。
性別平權(Gender equality)
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最早談論性別認同會出現的「LGBT」近年來也擴增成「LGBTQ+」,加號意旨其實有更多無限可能的性別認同及取向需要關心及重視。
女同志(Lesbian)
男同志(Gay)
雙性戀(Bisexual)
跨性別(Transgender):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樣
酷兒(Queer):對自己的性別或性取向感到疑惑的人
雙性人(Intersex):同時具備男女性徵的人
無性戀者(Asexual):沒有明顯情慾或性慾的人
同性婚姻(Same sex marriage) :
台灣在2019年時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正式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也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其他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包括:澳洲、紐西蘭、巴西、加拿大、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
恐同症(Homophobia):
恐同症是指對同性戀者會產生負面情緒,像是害怕、排斥、厭惡等。最早在17世紀就出現了何謂「正常的性別」一說,但恐同一詞大約在1969年才出現,同一年就發生了著名的「石牆暴動」。
石牆暴動、石牆騷亂(Stonewall riots)、石牆反抗(Stonewall rebellion):
1969年在美國紐約市石牆酒吧發生的暴力示威衝突,當時的石牆酒吧聚集許多社會底層、被排擠的群體,在一次的警察臨檢中爆發警民衝突因此引發了更多的抗議活動,其中最重要的訴求就是-「公開表達性傾向而無須擔心被捕」。此事件被視為是美國史上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的著名事件,也被認為是歷史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重要事件。
彩虹旗(Rainbow flag):
彩虹旗是同志的象徵,於1978年6月25日首次在舊金山同志驕傲大遊行上公開場合亮相,每種顏色也各代表不同的意義
- 亮粉紅—性(sex)
- 紅—生命(life)
- 橙—治癒(healing)
- 黃—陽光(sunlight)
- 綠—自然(nature)
- 青綠—藝術(art)、魔術(magic)
- 靛青—和諧(harmony)、寧靜(serenity)
- 紫羅蘭—精神(spirit)
今年第20屆的台灣同志遊行主題為「無・限・性」,意旨要解構框架、跳脫性別。性別可以有無限可能,也應該不受限制。雖有目前有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同志,但專法仍有許多不足,彩虹遊行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讓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用最真實的樣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遭受任何歧視、暴力對待。」
舉辦時間:10/29(六)
舉辦地點:台北市政府前廣場
活動頁面:2022台灣同志遊行
找到最適合你的多益課程 |
【聽力破題、系統式閱讀】
|
【聽力、文法、單字秒解題】
|
【全修課程現省$2000】
|
適合對象:多益250~550分 |
適合對象:多益600分 |
適合對象:目標多益金色證書 |
延伸閱讀:
多益線上課程推薦
多益課程介紹
輕鬆開口說英語
文:顏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