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高品質學習歷程檔案?從課程成果到多元表現完整攻略

學習歷程2025-03-259

本篇文章全面說明「學習歷程檔案」詳細說明各項內容的準備方法、格式規範、上傳流程與教師認證機制,並比較學習歷程檔案與傳統備審資料的差異。

特別針對「課程學習成果簡述」與「多元表現簡述」的撰寫技巧提供實用建議,幫助同學們優化資料內容,提升個人申請錄學的錄取率!

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

學習歷程檔案為記錄高中生在學三年的檔案,是108課綱的重點。

核心在於了解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的狀況,好讓日後個人申請入學時,招生單位不僅只看到各學科成績。

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專長、興趣、潛力以及在校內外的成果,並依此對學生有著更全面的評估。

學習歷程檔案主要記錄四種項目

基本資料(由學校每學期上傳)
基本身份資訊(如姓名、畢業學校)等
修課紀錄(由學校每學期上傳)
高中三年的課程修習紀錄與各科成績
課程學習成果(由學生每學期上傳)
課業之外的各種學習經驗與表現。
  • 社團活動
  • 競賽得獎
  • 志工服務
  • 幹部經驗
  • 證照檢定
  • 校內外研習營
  • 自主學習計畫成果
每學年最多可上傳10項,記錄學生課外的成就與經歷。
除了上面四種項目,在個人申請入學時還需要準備兩種資料

這兩種資料只需要在考完學測後,開始申請入學時再做準備就好。

學習歷程自述
撰寫的一篇自我敘述,統整高中三年的學習收穫、反思與未來學習計畫。
這份自述可以讓大學系校更清楚你的學習動機、興趣如何形成,以及你為何適合所申請的科系。
其他資料
部分大學校系可能指定需要的額外資料。
  • 作品集
  • 推薦信
  • 其他補充資料
建議各位同學可以查看各學校的招生簡章喔。

學習歷程檔案不僅是對各學科成果的總結,也是同學們展現自己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個人申請入學時,同學們需要從自己歷年的學習歷程檔案中,挑選3項課程學習成果與10項多元表現。

以及附上學習歷程自述與其他校方要求資訊,來提供給大學校系進行審查。

學習歷程檔案與備審資料的差別

學習歷程檔案與備審資料內容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形式是做了更改。

在過去99課綱時代(現今為108課綱),學生在個人申請入學時,往往需要自行準備紙本或電子格式的備審資料(第二階段的審查資料)。

準備時間通常都是在學測結束後,學生才匆忙將高中三年累積的各項表現與成果整理出來,再自己進行排版與裝訂。

而更改為108課綱,推行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後,以往的備審資料準備方式已被取代。

學生需從高一開始持續累積學習成果並定期上傳,形成更有系統的準備方式。

學習歷程檔案與備審資料最主要的差別

製作時間
備審資料往往集中在學測後、申請入學前準備。
而學習歷程檔案必須在每學期規定的時間內上傳當期成果,無法等到高三再一次性補交高一、高二的資料!
格式

傳統的備審資料格式相當自由,由學生自行決定排版方式與內容項目,因此呈現出來的資料品質不一。

學習歷程檔案則採用統一的分類系統與平台上傳格式

  • 設有四大固定分類項目
  • 每一項資料的檔案大小與文字數量設有明確規範,使整體資料更具一致性與標準化。
  • 引入了教師認證的機制,讓課程成果具真實性。

總而言之,學習歷程檔案強調過程累積與系統性,而傳統備審資料偏重結果呈現與個人彙整。
對於大學校系而言,可以透過官方系統查看考生的學習歷程檔案,確保內容的真實性。
對於學生而言,只須按照進度上傳資料,就可以不用額外再花時間整理、美編備審資料了。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做

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基本概念後,就可以開始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拉~

以下會詳細說明各項目的操作流程,幫助同學們一步一步了解、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喔

1.基本資料

這部分由學校上傳,但同學們也記得做二次確認。

開學時,教務處會在學習歷程平台上為每位學生建立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學號、班級、科別,以及歷年擔任的班級或社團幹部職務等。

如果你有擔任幹部(例如班長、社長)或獲得校內特殊身分(例如小老師),要自行確定學校是否已將相關經歷登錄在「基本資料」中​喔!

若果有遺漏,立即主動向導師或教務處做反應。

總之,一般學生無須自行上傳基本資料,但務必要定期查看平台上的基本資料是否正確無誤!

2.修課紀錄

    這部分由學校上傳,內容包含同學們在校所修習的所有課程名稱、必選修別、學分數以及每科成績​。

    此修課紀錄同學們也無法自行修改。

    平時需要做的是: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與課程。

    若有發現錯誤,一樣要儘早通知學校進行修正喔!!

3.課程學習成果

這是同學在學習歷程檔案中需要特別投入心力準備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每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能會或多或少會產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例如研究報告、實驗紀錄、專題作業、作品集、展示影片或閱讀心得等。

這些都是值得保留下來的重要紀錄。

4.多元表現

多元表現涵蓋範圍廣,包括任何課程成績之外能展現你多元發展的事蹟與經驗。

製作多元表現檔案時,可依照不同類型分門別類準備材料。

例如:競賽得獎證明、語言或技能檢定證書、社團活動紀錄、志工服務證明、校內幹部任命狀、營隊研習結業證書、自主學習計畫報告等等​。

當你完成上述四大類資料的建置後,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就算初步完成了。

在整個高一到高三的階段中,務必要養成定期整理與上傳學習成果的習慣。

這樣一來,到了高三申請大學時,就不需要匆忙補資料或臨時準備。

而是能從容地利用先前累積的成果,有系統地強化你的申請內容,提高錄取的機會。

準備課程學習成果的流程

1.選擇成果

並不是每堂課的每一份作業都需要上傳。

建議挑選那些與你未來升學目標相關,或是最能展現你學習成果的作品。

例如,若你打算申請理工科系,可以選擇上傳科展報告或程式設計作品。

若對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則可上傳歷史小論文或社會調查資料。

總之,挑出那些你投入最多心力、最具成就感的內容,會更有說服力。

另外,雖然每門課的上傳件數沒有限制,但「重質不重量」

與其上傳多份零散的小作業,不如將相關內容統整成一份有系統資料,更能清楚呈現你的學習深度與反思能力喔!

2.整理內容

在正式上傳學習成果之前,建議先花些時間仔細整理與美化你所選的作品。

  • 書面報告:排版整齊、引註清楚,加上封面、目錄或附錄
  • 照片:統整在同一個文件中、搭配簡單說明
  • 影音檔案:畫質清晰、音頻穩定、長度適中等(有良好觀看體驗)

此外,為符合學習歷程檔案的格式要求,建議將所有內容(除了影音檔案)轉存為PDF檔案。

因為PDF格式不僅能整合多頁資料,也不易被修改喔。

3.成果簡述

每一份課程學習成果在上傳時,都必須附上一段不超過100字的「簡述」,也就是一則濃縮的摘要說明。

這段文字雖然篇幅較短,但它非常重要喔!

許多教授在審閱學習歷程檔案時,第一眼就會注意到這段簡述。

內容可以點出這份成果的核心主題、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你從中獲得的最大收穫。

例如:「透過這份專題報告,我深入探討了本土語言消失的原因,學會了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確立未來研讀語言學的動機。」

像這樣清楚、有重點的簡述,能讓審查者迅速掌握成果重點,並對你的學習表現產生興趣。

4.上傳與教師認證

將整理完成的成果檔案(不論是PDF或影音檔案),連同精心撰寫的百字簡述,上傳到學習歷程平台對應的課程欄位。

通常你需要先選擇對應的科目,接著上傳檔案並填寫簡述內容。

上傳完成後,請務必點選「送出教師認證」或類似按鈕,通知任課老師進行線上認證。

認證的截止時間通常落在學期末或暑假初,因此要密切注意學校公告的時間表,以免錯過重要期限。

如果臨近截止日期而老師尚未完成認證,你可以禮貌提醒老師。

如果最終未通過教師認證,這個成果將無法列入正式的學習歷程檔案中!!

5.勾選提交

每學年結束時,學習歷程平台會開放學生從當年度經教師認證的課程成果中,勾選最多6件作為正式提交資料。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這一年內上傳的成果超過6件,就需要從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與說服力的6件。

進入平台的「勾選課程學習成果」功能後,選取你想提交的項目並儲存。

接著,學校的行政人員會在教育部規定的時程內,將你所勾選的成果資料上傳至中央資料庫。

在這個過程中,你還可以再次檢查簡述與檔案內容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後再送出。

等到高三時,這些已存入中央資料庫的成果就能作為申請大學的重要資料使用。

準備多元表現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蒐集資料

每當你參與活動並取得證書或相關證明時,務必將這些資料好好保存。

紙本證書可以掃描後轉成圖片或PDF檔案。

若是原本就是電子檔,則記得備份留存以免遺失。

為了方便日後整理與上傳,建議你建立一個專屬的資料夾。

並依照時間順序或活動類別將高一至高三期間的所有證明文件有條理地分類存放。

這樣一來整理起來會更有效率也更清楚。

2.選擇重點項目

並非所有的活動經歷都適合納入學習歷程檔案。

因此建議優先挑選那些對你個人成長具有深遠影響,或與申請科系方向密切相關的活動。

例如,若你有志於報考理工科系,參加科展、奧林匹亞競賽等活動會為你的申請加分。

若偏好文法商領域,擔任校刊主編或參加語文競賽將更具說服力

而像長期志工服務或參與國際交流,則有助於展現你的社會責任感與國際視野。

記住要兼顧多樣性與相關性,你的多元表現不僅要展現出多方面的能力。

還要與目標科系的教學理念與發展方向有所連結,讓整體學習歷程更說服力。

3.整理資料

將你挑選出來的每項多元表現資料整理成內容清晰、有條理的檔案是關鍵步驟。

  • 證書類型:將證書放在一頁PDF、簡短說明文字(活動名稱、取得時間、相關背景)
  • 照片類型:最具代表性的照片、排版整齊、撰寫說明文字(說明活動的名稱、時間、扮演的角色、參與心得)。

別忘了,每一件多元表現資料都必須搭配一則不超過100字的簡述。

這段說明應著重在你從這次經驗中培養了哪些能力或得到了什麼收穫,而不僅僅是單純描述活動本身。

4.上傳至平台

進入學習歷程平台中的「多元表現」上傳區後(有些系統可能會依活動類型分成社團、競賽、志工服務等分類)

請依據你要上傳的內容選擇正確的類別。

接著點選「新增」或「上傳」,依序填寫活動名稱、撰寫不超過100字的簡述說明,並附上對應的檔案。

檔案格式方面,證明文件可使用 PDF、JPG 或 PNG 格式,單檔上限為 4MB;影音檔則限 MP3 或 MP4 格式,容量不得超過 10MB。

由於多元表現部分不需經過教師線上認證,上傳後系統通常會自動儲存,並顯示「已上傳」的狀態即可完成。

5.年度勾選

與課程學習成果一樣,每學年結束時,你需要從當年度已上傳的多元表現中,勾選最多10項作為正式提交的資料。

如果你當年參與了許多活動,建議精挑細選出最能突顯你特長、對申請科系最有幫助的那十項。

若上傳件數不到10項,也不需要勉強湊數,重點在於內容的品質與代表性。

勾選與提交的流程與課程成果相似,在學習歷程平台中使用對應功能勾選要提交的項目,確認無誤後,學校會統一將資料上傳至中央資料庫。

要注意的是,大學校系未來所看到的,只會是你所勾選並正式提交的那幾項活動資料。

因此,請務必謹慎挑選,將最能展現你高中生活特色與能力的活動呈現出來。

學習歷程怎麼寫

在學習歷程檔案中,「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這兩大項目需要同學們親自撰寫文字內容,特別是每項成果所附的「簡述」。

這些簡短的描述往往是審查老師最先閱讀的部分。

因此撰寫得是否清楚、有重點,將直接影響對你整體表現的第一印象。

為了讓簡述更具說服力,撰寫時不僅要掌握基本架構與要素,也應避免常見的錯誤表述,並設法展現出你獨特的學習歷程與個人風格。

以下將針對「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的簡述撰寫提供具體建議,協助同學提升內容的說服力。

課程學習成果-內容架構與撰寫要點

課程學習成果基本類型分為「書面報告、自然探究與實作、社會探究活動。」

一份好的課程學習成果檔案,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架構

作品背景與目的
簡要交代該作品產出的課程名稱、時間和課題目的。
例如:「此報告為高二下學期地理課的專題作業,旨在探討臺灣各地區降雨量差異。」
過程與方法
說明你在完成此作品時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或製作流程。
例如:「我們小組實地訪查了三個氣象站並蒐集近十年的降雨資料,運用統計分析找出氣候型態差異。」
成果與發現
總結作品的主要結果、結論或成品特色。
例如:「研究結果顯示地形因素對降雨分布影響最大,我們將分析結果製作成圖表以可視化呈現。」
心得與收穫
分享你從中學到的知識、技巧,以及這個經驗帶給你的成長。
例如:「透過此研究我不僅加深了對氣候地理的理解,也學會團隊合作和資料分析,在探索環境科學的路上更堅定了興趣。」
撰寫課程學習成果的文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突出你的貢獻
若是小組作品,請明確寫出你負責的部分與貢獻。
例如:「我負責資料統計與結論撰寫部分,從數據中整理出趨勢並撰寫了報告結論。」
聚焦在學習
強調此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而不是流水帳地描述每個步驟。
教授想看到的是你的學習收穫,例如克服了哪些難題、培養了哪些能力。
使用量化與具體描述
儘可能提供具體的細節或數據,使內容更有真實性。
例如,不建議寫「成績進步很多」,而建議寫「從期中考的75分進步到期末考的90分」。
避免過度吹噓或空洞
文章切勿空洞或僅列舉你多麼努力,要提供實際項目來進行表達。
比如不要只說「我對物理很有熱忱」,而要透過你完成的專題、參與的競賽來展現這份熱忱。
檢查錯別字與語病
雖然重點不在文筆華麗,但基本的文字正確性會影響專業度。
在提交前務必再次校對,確保沒有明顯的拼寫或語法錯誤,必要時請教老師幫忙修改。

多元表現-重點呈現與撰寫建議

多元表現的證明文件,像是獎狀、證書或活動照片,本身僅呈現你「做了什麼」。

關鍵的是,要透過說明文字來補充這段經歷的意義與價值。

撰寫多元表現的「活動簡述」時,建議使用「STAR法則」來組織內容,讓簡述既清楚又有層次。

STAR法則

情境(Situation)
點出參與的活動是什麼,以及活動的背景介紹。
例如:「高二暑假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科學營,為期一週。
任務(Task)
在活動中擔任的角色或目標。
例如:「擔任小組組長,負責帶領組員完成植物栽培的小實驗。」
行動(Action)
說明具體做了哪些事情、採取了哪些行動。
例如:「我安排並分配了實驗步驟,帶領組員設計實驗裝置,每晚還主動組織討論檢討進度。」
結果(Result)
強調成果或你個人的收穫。
例如:「最終我們成功培養出芽苗並獲得最佳團隊獎。我也在這過程中提升了領導統御和實驗設計能力。」
在撰寫多元表現的簡述時,除了基本內容的清楚呈現之外,還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強調軟實力的養成
教授們除了看活動本身,更關注同學們從中獲得哪些技能或品格。
例如:
  • 參與童軍團可能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 擔任風紀股長則培養/展現出責任感
  • 從志工服務中學會社會關懷

將這些具體的關鍵詞融入簡述中,有助於提升資料的層次感。
加上對應資料佐證
若參與的活動有明確的證明,如證書編號、比賽名次等,可在文字中簡要提及。
例如:「獲頒教育部語文競賽英語演講高中組第三名」,能讓審查者一眼看出你的具體成就。
避免重複與累贅
每年最多只能提交10項多元表現,因此不建議重複列出內容相似的活動。
像高一與高二都參加了英文演講比賽並得獎,若兩次比賽代表意義相近,建議挑選成績較佳或表現最能代表自己的那一次就可以了。
再次強調~重點在於「質」而非「量」!!
保持誠實與精簡
請務實地描述你的經歷,不要誇大或撰寫非親身經歷的事件。
另外,雖然簡述字數有限,但也應避免使用像「非常有意義」、「收穫良多」這類空泛的形容詞。
每個字都應有實質內容,力求簡潔卻有份量。

透過用心撰寫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的內容,學習歷程檔案會更具說服力與吸引力。

在教授眼中,一份架構清楚、重點鮮明的資料,遠比堆砌大量瑣碎卻缺乏深度的內容來得更具價值與印象。

因此,務必善用前面提到的撰寫建議,精煉文字表達,讓每一份成果都能開門見山、亮點清晰,真正展現出在高中階段的努力與未來的潛力。

學習歷程檔案格式

在製作與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時,熟悉並遵守相關格式與規範非常重要。

這不僅能避免技術性錯誤,也有助於資料順利被系統接收與儲存。


教育部對學習歷程檔案的格式、檔名與檔案大小皆有明確規定,以下為整理出的幾項重點。
內容說明 檔案格式
檔案類型與容量限制

文件

  • 格式: pdf、jpg、png
  • 每件上限: 4MB

影音檔案

  • 格式: mp3、mp4
  • 每件上限: 10MB

簡述

  • 格式: 文字
  • 每件上限: 100字
檔名命名規則(無硬性要求)
  • 建議包含關鍵字
  • 採用「科目名稱+作品主題」
  • 避免使用特殊符號或過長字串
  • 標題與檔名一致
文件版面
  • 若是PDF文件,版面排版力求清爽
  • 字體大小適中(12pt上下)
  • 行距不要太擠
  • 標題需自適當
  • 重點標題加粗或置中
  • 避免頁面顏色過多裝飾
照片品質
  • 確保清晰可辨識
  • 建議掃描時用300dpi左右解析度即可

總之,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請牢記兩大原則:「符合系統規範」與「提升閱覽友好度」。

一方面要滿足學習歷程平台對格式、大小、命名的技術性要求。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教授下載後閱讀的便利性,讓內容排版清楚、結構分明。

學習歷程檔案範例

如果同學們想看學習歷程檔案範例與自傳範例,可以點選下方連結進行查看。

學習歷程檔案範例:104學習歷程平台

自傳範例:精選範本

學習歷程平台

完成學習歷程資料的整理與準備後,接下來就要透過教育部提供的「學習歷程平台」來上傳與管理這些檔案。

如何上傳學習歷程檔案至教育部平台

1.登入系統
  • 進入 大學甄選委員會網站
  • 點選「第二階段書審資料上傳系統」
  • 輸入:應試號碼、身份證後四碼、個人密碼、驗證碼,並勾選同意書進入系統
2.設定繳交方式
  • 每一個志願校系需設定「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的繳交方式:
  • 可選擇:從「學習歷程中史資料檔案」或「自行上傳PDF」兩種方式擇一
  • 若資料無需繳交,需選擇「自行上傳PDF」
3.上傳資料

依各校系需求,針對以下五大項上傳PDF檔

  • 修課紀錄
  • 課程學習成果
  • 多元表現
  • 學習歷程自述
  • 其他資料

每一檔案限 5MB,建議使用PDF轉換工具

4.確認資料
  • 上傳後點選「檢視審查資料總交校對清單」
  • 確認資料無誤後,輸入密碼完成「確認」
  • 確認後無法更改,請務必檢查清楚!
4.保存確認表
  • 完成確認後,系統會產生「上傳確認表」
  • 請務必下載並妥善保存,日後可供查證

注意事項

  • 正式上傳期間:114年5月1日起至各校規定的截止日止(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9點)
  • 確認前可重複上傳、修改,但一旦確認就不能再變更
  • 各校繳交截止日不一樣,請務必依各校規定完成

常見問題

高三才開始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來得及嗎?
我的興趣或申請志願後來改變了,之前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還有用嗎?

這些早期累積的成果依然非常有參考價值!

高中階段本就是探索自我與興趣的重要時期,目標科系有所轉變是很自然的事。

即使後來方向改變,先前的學習經歷也不會白費。

在大學申請時,你可以選擇性提交與新志向較為相關的成果,同時在自傳或面試中主動說明。

過去的學習如何引導你發現真正的興趣,以及那些經驗帶來了哪些技能、啟發與反思。

這樣的轉折過程反而能展現你思考的深度與成長的軌跡,更加引人注目。

在學期中將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陸續上傳了,期末前是否可以修正上傳的檔案?

學習成果經教師認證且期末提交後不可更改。

多元表現每年可勾選十份上傳。

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有沒有固定格式或範本?

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統一的內容格式規定​。

除了檔案類型與大小需符合上傳規範外,你可以依照自己的表達方式來呈現成果。

個人申請一定要做學習歷程嗎?

是的,若你是透過「個人申請」途徑報考大學,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就必須提交學習歷程備審資料,這是參加第二階段甄試(如面試或筆試)的必要條件。

不知道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嗎?

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看起來複雜,其實只要掌握方法就能輕鬆完成。

如果你對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或自述內容還有疑問。

歡迎諮詢 TKB 專業顧問團隊,協助你釐清方向、精修內容,強化申請入學優勢!

現在就填寫表單,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繫,提供一對一學習歷程檔案諮詢服務!

甄戰學習歷程輔導

課程類型 課程內容 上課模式
課程類型
學習定向
課程內容
進行目標科系的探索與科系職涯規劃。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課程類型
自主學習計畫
課程內容
結合目標科系與學生興趣,規劃專屬個人自主學習計劃,並輔導完成計劃與成果報告。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課程類型
讀書心得
課程內容
依目標科系挑選該領域書籍,撰寫讀書心得報告,可投稿中學生網站讀書心得競賽。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課程類型
學習歷程精修與上傳輔導課
課程內容
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前,由顧問師協助檢視與修改上傳檔案之內容、排版。
上課模式
一對一輔導
高中升學資訊站|粉絲專頁 高中升學資訊站|官方帳號
高中升學資訊站|粉絲專頁
height: auto; max-width: 80%;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高中升學資訊站|官方帳號
height: auto; max-width: 80%;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推薦閱讀


升學顧問線上諮詢 解答你所有升學問題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