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考試心得〡114年考取成大資工所 李O霖

研究所考試2025-09-08101
123
考取校系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班
考取校系 -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原學校 國立台北大學

選擇 TKB 的理由

當初在網路上看了很多資工所心得文,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報名TKB,且師資真的沒話說。

且TKB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我自己是每天都會去TKB看一~二門課程,

之後再回家複習,每週都有一定的循環,不會因為突然有老師停課就需要另外安排時間的狀況。

資工研究所考試準備方法/時間安排

時間安排

  • 三月到八月:上課
  • 八月到十月:地毯式複習
  • 十一月到二月:寫考古

數學越早開始上越好,因為觀念和熟悉度都需要時間建立,題目做得越多,

到後期會感覺到複利效果,看到新題目會更有頭緒。

當時的想法是數學兩科先上,再配一個大家都說比較簡單的資結,應該還能應付;

硬體之擺在後面一起上,有時會教到重覆的內容能一起學,比較省時間。

在上硬體的這幾個月,有空也會回去複習數學或資結,

寫寫題目,很怕自己都沒看會忘光,不過在時間佔比上就沒這麼重;

最後才是演算法,課堂數少,大家說少考的地方我也會先跳過,之後寫考古有需要才會補上。


我的所有課程差不多在八月中上完,所以規定自己要在十月底前把六科重頭複習一遍,

在一開始會先規劃每個月要讀到哪邊,之後每一週的結束會安排下週的進度,

但安排的進度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不然做不到只會越來越挫折。

前幾週可以排排看自己每天能讀多少量,視情況調整,

基本上我每週都有把自己安排的進度讀完,也不會覺得負擔太大。

心路歷程

由於從開始有考研的想法,到下定決心要考試的中間隔了整整一年。

這一年經歷了工作、當兵,一邊猶豫要考資工所還是資管所,一邊閱讀大量的心得文並詢問有經驗的朋友或網友,

所以對考試的準備方法和時程、要讀內容及要讀的量有個大概的想法,剛好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踏入了這場考試。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心態是最重要的一環,剛開始讀時難免會有很多自我懷疑,

覺得這麼多東西是要讀到什麼時候?

這麼多考生我真的會考上嗎?

我也能成為那些心得文中的倖存者嗎?

還有重考生越來越多,就覺得他們一定比我厲害,畢竟已經有經驗了。

從一開始較悲觀的心態到中間的起起伏伏,我盡量讓一切都維持在軌道上,穩定的前進,

到接近考試或放榜前,每當有人問我如果沒考上怎麼辦,

我也能坦然回答「如果都沒上那就是我沒那個命,這一年來我沒有任何一天對不起自己,至少我努力了。」

聽起來像個逃避的藉口,而且不管怎麼努力都一定有比我更努力的人,

但我已經盡量讓自己在身心靈可承受範圍內做出最大努力了,也願意接受任何結果。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

由於我是非本科,六科都沒有修過,感謝TKB的師資讓我在0基礎的情況下也能從頭學起。

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林緯

林緯老師的題庫講義編排非常好,每個主題都有幾題練習題,而且難易度從簡單到困難,

若第一輪地毯式複習有認真讀,在寫題庫講義的前面幾題應該都能解決。

老師上課時也會多講一些口訣,幫助同學們記憶必要觀念。

資料結構&作業系統-洪逸

洪逸老師的OS和資結正課班雖然課程很長,不過基本上考試內容都有覆蓋到六七成,

好好跟著上應該能掌握不少分數,其餘的內容還是得靠自己多查資料補足。

演算法-林立宇

林立宇老師的演算法講義編排也很好,課堂數雖然少但很精實,重點都有提到,建立起基本觀念後自己回去練習也很重要。

計算機組織&結構-張凡

張凡老師的計算機組織從頭開始教起,且上課時常常重複重要的觀念,就算偶爾恍神也還是會聽到重要的觀念。

另外,老師的投影片製作的非常完整,每一頁就是一個思考的步驟,

雖然頁數多了點,不過自己在複習的時候很快就能知道所有過程是如何推導的,不需要再額外花時間重新聽課。

題庫班題目量極為龐大,但大部分都有附上詳解,若在正課班上課有跟上,題庫班的講義也是能自己應付的。

大碩資工所課程推薦

課名 師資 試聽
資工所
TKB師資
線性代數
林緯老師
離散數學
林緯老師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
張凡老師
作業系統
洪逸老師
資料結構
洪逸老師
演算法
林立宇老師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推薦閱讀


升學顧問線上諮詢 解答你所有升學問題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