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餘庫存30本
數學素養導向攻略檢定書籍
因應新課綱與大考命題方向,本書著重於將知識與與課綱要點結合,並融合實際生活的運用能力。以平易近人的敍述,說明數學領域的課綱要點,確立主旨觀念,以生活議題形式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從掌握概念到懂得實際應用解題,從此再也不怕素養數學題。
素養其實不難!5大看點快速掌握要領
1 將生活情境議題納入題組
2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思考
3充分掌握自我學習的狀況
4簡潔的排版讓做題更輕鬆
5詳盡的解題觀念一看就懂
現今「素養」正是生活與未來升學的關鍵,此書將帶領國小生先行理解素養概念,並透過綜合練習的方式,希望提升國小生閱讀思維能力,對於未來學習都是一大幫助。
---------
本叢書編排是依據108數學課綱中的學習內容指標排序,因此對應階段的國小學生可以作為初次接觸課程時補充的練習運用外,在完成小學學業的準中學生亦可使用此叢書作為此學習階段的總結與複習。初接觸到課程的學生,可選擇較基礎的運算題型以精熟相關學習內容;準中學生則可透過較進階的應用來提升數學素養,並逐步訓練邏輯推演與抽象思維,以便為中學階段的數學做準備。
素養導向與數學學習
本書為素養導向的數學學習教材,強調學生不僅掌握計算技巧,更需培養「知識、能力與態度」三位一體的學習素養
。書中設計的試題不僅考察數學知識的運用,也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思考,透過實際應用來強化數學理解。例如,數學學習不只是背誦公式,而是結合生活經驗,從問題情境中找出解決策略。
生活情境融入,數學更貼近日常
本書特別強調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連結,透過生活中的例子,如購物計算、時間規劃、測量長度與重量等,讓學生在具體脈絡中學習數學。這種方式能提升學習興趣,也讓學生能更自然地將數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例如,透過園遊會的購物活動,學生能學習如何進行加減計算與找零,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探究思考與閱讀思維能力培養
本書不僅提供數學演算練習,更強調探究與思考的能力。學生在閱讀題目時,需透過「問題分析 → 數學概念理解 → 解題策略選擇 → 答案驗證」的過程,養成系統性思維與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書中融入較長的數學文本與圖表,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資訊的能力,幫助他們理解並解釋數據,發展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符合 108 課綱,系統性學習數學概念
本書依據 108 課綱進行編排,涵蓋數學各領域的基本概念,如數與量(加減運算、乘法基礎)、空間與形狀(幾何概念)、關係(數學規律與推理)、資料與不確定性(統計與圖表解讀)等。透過階梯式的學習設計,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各類數學知識,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元題型與自我評量機制
本書設計多種題型,如選擇題、開放式問題、圖表分析題等,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數學概念。此外,每章節皆附有詳解,學生可透過「認識 → 理解 → 熟練」的學習模式進行自我評量,確保學習成效。
目錄
主題N|數與量
N-2-1 一千以內的數‥‥‥‥‥‥‥‥‥‥012
N-2-2 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 ‥‥‥‥‥‥‥018
N-2-3 解題:加減應用問題 ‥‥‥‥‥‥‥024
主題N|數與量
N-2-1 一千以內的數‥‥‥‥‥‥‥‥‥‥012
N-2-2 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 ‥‥‥‥‥‥‥018
N-2-3 解題:加減應用問題 ‥‥‥‥‥‥‥024
N-2-4 解題:簡單加減估算 ‥‥‥‥‥‥‥029
N-2-5 解題:100元、500元、1000元 ‥‥‥033
N-2-6 乘法:乘法的意義與應用 ‥‥‥‥‥040
N-2-7 十十乘法 ‥‥‥‥‥‥‥‥‥‥‥‥048
N-2-8 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加、減、乘)‥‥‥‥‥‥‥057
N-2-9 解題:分裝與平分 ‥‥‥‥‥‥‥‥062
N-2-10 單位分數的認識 ‥‥‥‥‥‥‥‥‥069
N-2-11 長度:「公分」、「公尺」‥‥‥‥‥074
N-2-12 容量、重量、面積 ‥‥‥‥‥‥‥‥‥078
N-2-13 鐘面的時刻 ‥‥‥‥‥‥‥‥‥‥‥‥085
N-2-14 時間:「年」、「月」、「日」、「星期」‥‥‥‥‥‥‥‥090
主題S|空間與形狀
S-2-1 物體之幾何特徵 ‥‥‥‥‥‥‥‥‥‥098
S-2-2 簡單幾何形體‥‥‥‥‥‥‥‥‥‥‥104
S-2-3 直尺操作 ‥‥‥‥‥‥‥‥‥‥‥‥‥110
S-2-4 平面圖形的邊長 ‥‥‥‥‥‥‥‥‥‥116
S-2-5 面積 ‥‥‥‥‥‥‥‥‥‥‥121
主題R|關係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128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 ‥‥‥134
R-2-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積 ‥‥‥‥‥138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 ‥‥‥‥‥‥‥‥‥144
主題D|資料與不確定性
D-2-1 分類與呈現 ‥‥‥‥‥‥‥‥‥‥‥‥150
答案與詳解
主題N |數與量 ‥‥‥‥‥‥‥‥‥‥‥‥‥‥160
主題S |空間與形狀 ‥‥‥‥‥‥‥‥‥‥‥‥189
主題R |關係 ‥‥‥‥‥‥‥‥‥‥‥‥200
主題D |資料與不確定性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