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部分,我們將概述『研究所推甄』與『研究所考試』這兩種不同的制度。
研究所推甄制度概述:
研究所推甄是一種透過在校成績、經歷與潛在能力綜合評估的招生方式。
學校通常會公告招生名額及相關科系要求,申請者須準備申請文件並提交推薦信或自傳。
校方根據學術成績、經歷及面試表現等因素綜合評估,最終確定錄取名單。
研究所考試制度概述:
研究所考試則是透過考試來評估申請者的學術能力。
考試科目通常涵蓋專業基礎知識及相關專業領域,根據學校和科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考試成績直接影響錄取結果,分數優異者有較高的錄取機會。
研究所推甄 | 研究所考試 | |
---|---|---|
簡章公告
|
9月中
(推甄簡章) |
11月中
(考試簡章) |
考試時間
|
10~11月
|
2~3月
|
考試方式
|
由各校個別舉辦甄試入學,以資料審查為主,部分校系書審資料通過後,會有口試及筆試測驗。
|
由各校個別舉辦招生考試,以筆試為主,部分校系會有二試口試測驗。
|
研究所相關系所導讀:
這裡,我們將比較『研究所推甄』與『研究所考試』的申請流程。
推甄申請流程:
1.查閱學校招生資訊:了解招生名額、相關科系及申請截止日期。
2.準備申請文件:申請者需準備成績單、個人履歷、自傳、推薦信等文件。
3.提交申請:按照學校指定的方式提交申請文件。
4.面試:部分學校會進行面試,以評估申請者的潛在能力及適合度。
考試申請流程:
1.查詢考試資訊:了解考試日期、科目及考試報名方式。
2.報名參加考試:按照學校規定報名參加考試,繳交相應報名費用。
3.考試準備:申請者需自行準備相關考試科目的知識與資料。
4.考試:參加指定日期的考試,並等待考試結果公佈。
推甄難易度與競爭概況:
推甄的難易度和競爭概況因學校和科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些熱門的研究所科系,由於名額有限且吸引大量申請者,競爭會非常激烈。
申請者需要在學術成績、研究經歷、潛在能力等方面優異,才有更大的錄取機會。
考試難易度與競爭概況:
研究所考試的難易度和競爭概況取決於考試的科目和難度。
一些考試可能非常嚴格,需要申請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解題能力。
考試競爭程度也取決於考試的聲譽和吸引力,受到考生群體的影響。
另外,以近年趨勢來說的話,由於推甄需要準備繁瑣的備審資料和面試,讓不少人會覺得乾脆考試就好。
所以,即便研究所推甄的招生名額逐年增多,但報名的人數卻還是維持在差不多的數字。
這也讓推甄的錄取率,達到考試錄取率的 2 倍左右了!
可參考下表為 113 研究所推甄及考試的報考人數和錄取率。明顯發現推甄的錄取率高出考試不少。
所以只要妳的在校成績表現優良,都應該以推甄為優先進行申請,並同步準備研究所考試。
入學方式 | 報考人數 | 錄取人數 | 錄取率 |
---|---|---|---|
台大-推甄
|
11,320
|
2,606
|
23.02%
|
台大-考試
|
14,155
|
1,751
|
12.37%
|
清大-推甄
|
7,784
|
1,289
|
16.56%
|
清大-考試
|
6,760
|
627
|
9.28%
|
陽明交大-推甄
|
11,744
|
1,508
|
12.84%
|
陽明交大-考試
|
8,310
|
783
|
9.42%
|
成大-推甄
|
10,133
|
1,597
|
15.76%
|
成大-考試
|
15,157
|
1,794
|
11.84%
|
政大-推甄
|
3,402
|
682
|
20.05%
|
政大-考試
|
6,966
|
619
|
8.89%
|
延伸閱讀:
研究所推甄與研究所考試的錄取方式不一樣,時間安排也是錯開的,
所以會建議考生,如果想確保上榜的話,可以同時準備,雙重保障。
推甄錄取方式與時間表:
推甄的採錄方式是綜合評估申請者的學術成績、經歷及面試表現。
錄取結果通常會在考試後的數週至數個月內公佈,並根據每個學校的時間表而有所不同。
考試錄取方式與時間表:
研究所考試的採錄方式則是根據考試成績進行排序,分數優秀者優先錄取。
考試成績通常在考試後的數週內公佈,錄取結果也會在稍後的時間公佈,以確保學校能夠完整評估所有考生的表現。
月份 | 時期 | 流程 |
---|---|---|
1月
|
期末
|
考試入學報名
|
2月
|
寒假
|
考試入學筆試
|
3月
|
考試入學複試(面試)
|
|
4月
|
期中
|
考試入學放榜
|
5月
|
||
6月
|
畢業、期末
|
開始準備的最佳時機點
|
7月
|
暑假
|
|
8月
|
暑假
|
|
9月
|
開學
|
推甄入學報名
|
10月
|
推甄書審繳交/複試
|
|
11月
|
期中
|
推甄入學放榜
|
12月
|
期末
|
考試入學報名
|
曾國藩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名就看氣宇,富貴看精神,邪正看眼鼻,風度看腳跟,若要看條理,盡在語言中。」
從這句話大概就可以隱約的體會出為何學校要透過甄試與口試來錄取人才。
甄試,可以將其拆解成「甄選」和「考試」兩個名詞來解釋。「甄選」,顧名思義就是要去挑選出最適合的人選。
透過與教授們面對面的言談中,清楚的了解該名甄試生的家庭背景、學經歷、興趣嗜好、研究興趣、專業能力、反應力、邏輯思考等,
而這些相關能力是需要直接接觸後才能有所了解。因此,透過這樣的過程,可甄選出適合該硏究所風格取向的學生。
「考試」,是決定是否可以進入面試甄選的必經過程。透過考試,了解應試者對於該研究所相關學科上的專業領域知識。
畢竟,研究所之所以為研究所,是因為試圖透過大學專業教育為背景,配合研究所習得的知識,解決並探討某些在相關領域上的問題。
如果原先對於該研究所的學科沒有基礎的實力,可能會在末來進入研究所就讀後產生負面的結果和影響。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學校,將研究所甄試的名額擴大,更甚至有學校無論甄試或是每年 2~4 月份的考試都採書面審查。
會有這樣的結果,原因是因為在甄試時需要透過資料審查與口試,有些學校還包括筆試,
相對於只考筆試的一般生考試來說,甄試所錄取的學生,一般在老師心目當中會覺得更為適合。
上述說明了在一般生考試無法偏廢的情況下,許多學校在一般生考試裡都開始加入口試,,目的就是希望收進來的學生不是只是會考試而已。
在人力資源甄選理論上,最常見的便是「五大人格特質」的應用。
所謂的 「五大人格特質」分別為:外向性、情緒穩定性、勤勉審慎性、親和性和對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
1.外向性:所指的是你的個性是否是自信、主動、健談、喜歡表現、喜歡交朋友、喜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外向。
2.情緒穩定性:不常感受到焦慮、沮喪以及適應不良。
3.勤勉審慎性:做事努力、有始有終、追求卓越、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有責任感。
4.親和性:待人友善、易相處、寬容。
5.對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富想像力、喜歡思考、求新求變。
透過五大人格特質可以分析出應試者是否具備在特定工作上的條件,而這也就是所提到的「找到最適合的人」。
而這點又跟研究所甄試有何關聯?同學請記得一件事情,學過管理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老師都知道五大人格特質與末來績效的關係。
因此,在甄選時,如果有兩位同學的其他條件一樣優秀,但是一位内向、一位外向,此時他就會傾向錄取該位外向的學生。
其次,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與需要創新的工作(例如:研發、行銷等)有關,它能預測這類工作的績效。
當一個人在這個特質上越明顯的時候,他就越能夠把需要創新的工作做好,他就越能夠在創新的工作上有卓越的表現。
以行銷所為例,假設在甄試或口試時,老師問同學一個問題:「同學你有什麼興趣?」、「同學你平常做什度消遣?」或是「假日如何度過?」
這時許多同學會回答:「我平常喜歡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並且没事會看看書。」
這樣的答案大概就註定同學不會上榜,理由是行銷是一項非常需要創意的學科,
當同學對新奇事物喜好程度不高時,老師通常會覺得同學的創意能力相對會較差,自然錄取的機會就較低。
同時,同學會講出「没事」會看看書,這點會讓老師覺得同學不懂得規劃自己。
因此,上述的問題如果遇到一位同學像以下這樣回答,則這位同學能被選上的機會就大多了。例如:
我的興趣非常廣泛,事實上每一年年初時我都會規劃自己未來的每一個星期天都要過的不一樣。
舉例來說,我將假日活動分成幾部分,
1.運動健身,像是登山、跳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而且每年我一定不會登相同的山。
2.文藝休閒,像是聽音樂會、參加各類展覽,一季到國家音樂廳或劇院一次,聯合報與歷史博物館每次舉辦的展覽我也一定參觀。
3.假日才藝班,要求自己每年上一種全然不同的課,例如:去年我就去上法文課,前年上烹飪課。
4.志工活動,每年要求自己爲一個非營利機構團體付出,並且從中學習,例如:去年我加入市立美術館的志工行列
5.陪媽媽逛街。
因此覺得自己的假日活動算是相當豐富。
也許同學會覺得能講出這種話的人並不多,但是有一些學生,在大學時代表全國學生到瑞士參加世界學生會議,
代表台灣學生與北大、清大學生進行兩岸交流,甚至有同學在大學時就已經創業,或是當選過大學先生、小姐,
還有人足跡踏過五大洲,同學會發現,每一年甄試時總有一些特別出類拔萃的同學,而這些資歷一點也不誇張。
至於其他五大人格特質跟同學在工作行為上的表現也是有關係的。
例如:透過勤勉審慎性,管理者可以去預測出你是否具有「助人行為」、「遵守公司規定」的特質。
透過情緒穩定性、勤勉審慎性、親和性,可以去預測出你是否會對於公司做出有害的事物。
因此,如果同學能夠在書面資料或是口試中表現出勤勉審慎性這樣的特質,自然會較受到老師的青睞。
最後,在甄選的過程中,老師常常會利用五大人格特質來預測分析該名應試者的隱性特質,
同學可以多多思考該系所與這些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在書面資料與口試中,表現出自己這方面的人格特質。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以平均薪資統計來說,碩士及大學的每月薪水的差距高達 7,700 元。
進入職場後,若需要再進修、增進自身實力的人,可以選擇在職專班、EMBA ,為自己個人履歷加分!
TKB 甄戰提供備審資料、口面試的一對一教學,讓你向教授清楚表達自身經歷的優勢。
項目 | 說明 |
---|---|
課程名稱 | 在職書審口試輔導 |
授課方式 | 一對一個別指導 |
課程內容 | 碩博士級專業師資指導備審資料製作、口面試技巧 |
課程次數 | 依學生需求配置 |
同是工科出生的老師,對於諮詢相關的科目時,我覺得有著更親切的感覺。
老師知道在推甄上,學生遇到的困擾,也知道在研究所的一些心態調整與學習上的想法。
甚至在博班上的規劃,都會很願意地與學生分享,讓自己對未來不是只有迷茫的感覺。
謝謝老師這幾個月的教導,讓學生順利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填表將根據需求,提供相關免費學習資源與課程優惠,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盡速為您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