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 TKB 的理由
一開始時是聽我朋友說他們考慮去報名TKB,於是去查了一下評價,
發現TKB在資工所方面的榜單非常優秀,而且師資也很好。
後來也去參加了TKB的說明會,上課的方式聽起來也很不錯,
能透過雲端來自由的調控學習的時間,而且也能回放重要的部份。
台大資工所考試準備方法
各科準備心法
線代跟離散是我最早(暑假)開始準備的兩科,這兩科基本上前面幾個章節算是基礎,必須要把握能拿滿分數。
數學算是學完之後短時間內不太容易忘光的科目,所以我在10月把數學部份搞懂後,
基本上到12月前就不再碰數學了,也能把原本讀數學的時間分配到其他科目上。
線代的重要章節我認為是第4章跟第8章,後面的部分章節假如沒有搞懂第4章的話就不太容易搞懂,
另外不同的學校對於第8章有不同的考法,例如成大蠻喜歡考最後的SVD但其他學校就不太常考。
離散的話則是前10章為基礎的分數,第11跟12章則是用來跟其他考生分出差別的部份,
至於最後一章很少學校考,就根據你報考的學校來決定是否要讀即可。
這兩科我覺得沒有先備知識的話最好是先讀資料結構再來讀演算法,因為演算法會用到資料結構的內容。
資料結構基本上把洪逸給的講義看過一遍就行了,後面還有一部份講圖形的也能順便複習離散的圖論。
這兩科主要都會合在一起考複雜度、每個結構的特性及NP,
演算法的話基本上會有應用題會給你題目叫你想個演算法解。
我認為這兩科準備方式主要就是把講義讀一讀,並且實作一下會比較好,
假如想拿高分的話就是取決於我剛說的演算法應用題熟捻程度。
最後是OS跟計組,我建議計組最好也是能早讀就早開始讀,因為他有滿多重點要記的。
不過這些考試的重點以及對應的考法在講義上都有,
所以對我而言這科要考高分就在於你付出多少時間在講義跟題目上,
另外講義上的有些題目資工所不太常考,不用花太多時間鑽研那幾題。
至於OS的話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準備方式,把洪逸的講義看過一遍然後寫個題目即可。
心路歷程
我整體的流程主要如下
六月~九月除演算法外都上課完
十月所有科目讀完第一輪,翻講義找重點部份去回放影片
十一月演算法開讀,並且邊讀邊寫code實作,然後記每個演算法NP、用在哪、複雜度多少
十二月~一月一直刷題
二月~考試日期根據各校考法去看講義
基本上每個科目我都算是讀過兩輪~三輪的,並且刷題找一下手感及每個學校的考法,
演算法放那麼後面主要是因為打好資料結構的基礎後讀很快,內容也不多。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張凡
非常感謝張凡老師,當初我決定報考時就非常擔心硬體,因為硬體一直是我的弱項。
多虧了張凡老師在上課時鉅細靡遺的講解及補充相關的硬體知識,
並且每次教完一段觀念便馬上實作有關的題目,讓我能更加理解並融會貫通。
在考試方面他也會說明每個章節的考點,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重點,
並且根據不同的學校去做些補充。除此之外,講義也十分的用心,
除了那幾本實體講義外還有投影片可以觀看,
講義上也有統整許多各校對該章節的考題供學生在學習後馬上練習。
大碩資工所課程推薦
課名 | 師資 | 試聽 |
---|---|---|
資工所
|
TKB師資
|
|
計組與計結
|
張凡老師
|
|
演算法
|
TKB師資
|
|
線性代數
|
林緯
|
|
離散數學
|
林緯
|
|
資料結構(數位學堂)
|
洪逸
|
|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