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學員心得

Latest Sharing

  1. 測試ggg
  2. 測試新增功能
  3.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台灣大學資工所 葉O頡
  4.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台灣大學資工所 榜首_江O軒
  5.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台灣大學資工所 林O佑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台灣大學心理所(臨床心理學組) 榜首_杜O綸

  • 考取學校 - 台大心理所臨心組榜首
  • 考取學校 - 成大行醫所榜首
  • 考取學校 - 高醫心理所臨心組榜首
  • 畢業學校 - 台師大心輔系


學經歷背景
  • 學歷:臺師大心輔系大五延畢生,重考一年
  • 班排:系排84.91%
  • 考研經歷:112年考試(臨心)、113年推甄(諮商)、113年考試(臨心)
  • 研究經歷:跟過系上教授心理健康相關的計畫
  • 實務經歷:大抵上參與過輔諮系學生會有的經歷,認輔、一年諮商入校實習、教師輔導支持中心半年實習,比較特別的是參加了國北洪莉竹教授在張老師開設的SFBT三階段完整工作坊的訓練。

選擇 國家補習班 的理由

主要是因為身為一個非本科生,經過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後,我了解到要跨考到「二、三類組」的心理所非常不容易。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網路上對郭易老師的評價非常優良,於是決定打電話到國家的櫃檯詢問。

國家櫃檯的老師不僅客觀中立,還幫助我分析考情,並給予許多對於非本科生的建議。這讓我感受到在這樣友善且溫暖的環境下,我一定能夠安心地學習和成長。

此外,國家還提供了一些課程的試聽機會,讓我能夠了解郭易老師的教學風格是否適合自己。

經過試聽後,我發現郭易老師的教學風格非常對我的胃口,因此我最終選擇了國家補習班。

報考動機

從追尋初衷到跨足臨床:杜同學的心理學之路

高中時期我選擇了文組,但因為班上多數同學都志向法律相關職業,再加上警察大學曾來我們學校招生,我曾一度考慮走向警察大學的犯罪防治領域。

對於犯罪學和心理學,我抱持著濃厚的興趣。然而,由於學測和指考成績未如理想,最終我進了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在師範大學特教系求學期間,我有幸參加到心理輔導系教授開設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這讓我確立了對基礎心理學的熱愛,因此我毅然決定轉系至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

雖然轉系至心輔系是經歷了種種困難,但系上在方法學和基礎心理學科上的師資相當豐富,老師們也都十分認真教導。

然而,在諮商學習和實踐方面,我卻一直難以找到一個能夠統整並應用這些心理學知識的機會,這讓我感到有些無所適從,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讀諮商所。

直到我有機會前往台灣大學心理系跨校選課,參加了一門認知神經科學的課程後,我才意識到在臨床領域的訓練,甚至更深入的神經心理學領域,可以將我對人性的理解用心理學的知識串聯起來。

這正是我想學習心理學的方式,也是我幫助他人的方式。因此,我決定從諮商領域跨足臨床心理學。

心理所筆試準備方法

心理學方法

心理與教育統計
  1. 國家補習班郭易老師-講義2、3、6冊
  2. 這兩年來,我確實有參加補習班。雖然大學時上過心理學方法的課程,但老實說效果不大,相信這是許多半本科或本科生的共同感受。

    郭老師的課程內容是將Howell、Pagano、林清山和姚媽筆記的精華整合在一起。坦白說,我真的沒有時間去看前兩本原文書,所以郭易老師的課程幫我節省了很多讀書時間。

    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剛開始上春季班時,我覺得前面的內容很簡單。然而,到暑班時,郭老師用簡單的方法證明了柴比雪夫定理和單向度卡方,這才讓我意識到這個科目有多麼有趣和迷人。

    郭易老師常說:「他的目的是讓大家用基礎的方法理解複雜的統計。」這真的讓我不再害怕數理化的內容,而且更了解這些知識的來源和應用,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第二年重聽課程時,我確實聽到了更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當認知資源充足時,就會聽到更多更細的內容。

    。這次,我把大部分初級統計知識更完整地串聯起來,並進一步深入學習。這真的讓我在台大考試中能夠拿到64分,感覺郭易老師的教學對我的巨大幫助。

  3. 台大姚惠珍老師-心統筆記上、下冊
  4. 台大姚老師的筆記對於考台大的人來說真的是必看!即使現在不是姚老師出題,筆記中仍包含多數可能會出的證明題。

    例如:用計算公式證unbiased estimation、單向度卡方、ANOVA是迴歸特例、最小平方法偏微分等等。而這些內容確實會出現在徐老師的考題中。

    因此,從一開始參加補習班的課程時,就應該跟著進度學習這些內容。備考時,需要反覆閱讀這些筆記,至少要完整地翻閱五遍以上,才能夠在台大的考試中游刃有餘。

  5.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林清山著)
  6. 有時候補習班講過的東西不太懂,或者老師沒有特別強調,但台政的考試卻很愛考基本觀念。因此,考前我仔細地把事前與事後比較的內容看熟,從推統基礎到中央極限定理、抽樣分配的定義及其來龍去脈都看了好幾遍。

    結果,政大今年真的出了Bonferroni算法的題目,台大也曾要求寫出不同參數估計的抽樣分配,以及t檢定、迴歸、ANOVA基本假設違反的解決方法。有讀有背就有分!

    補充:近兩年台政幾乎少考ANOVA,主要考觀念和證明,反倒是迴歸比較重要。不過,有些私校會著重考ANOVA計算,這就需要靠考古題的練習,並且和老師對答案或是參加讀書會討論。要考中原、輔仁的同學請多注意這部分。

心理測驗
  1. 國家補習班郭易老師-講義第4冊、GT補充
  2. 如上所述,郭易老師整理非常好。他會提醒我們台大常考的信度區間估計、估計標準誤等內容,還有在答題時同時論述CTT和IRT的概念,以及試題編製的重點。

    老師的講義包含Gregory、葛樹人和郭生玉(諮商必讀)的內容,各有千秋,但經過老師的彙整,效果非常出色。

  3. 心理測驗學(葛樹人著)
  4. 考心理所的必讀聖經。重要的章節是前面的概要以及信效度的部分,不管是台政還是成大都會考到這些內容,所以一定要熟讀前面幾章。

  5. 姚惠珍老師文章、姚惠珍老師+陳坤虎老師文章、國北吳毓瑩老師文章
  6. 有這些文章真的是「超級重要」!考試範圍主要圍繞在信效度、試題編製和IRT上。葛樹人的書沒有試題編製和IRT的內容,所以需要透過以上文章去補齊這方面的知識。

    而且真的需要反覆熟讀,來回看好幾次,把編製流程背下來,理解細節和重點,例如測驗blueprint應包含的內容、施測方式、計分方式等等。試題的信效度指標也是相當重要的,必須從這些文章中深入吸收。

    此外,IRT是台大愛考的內容,在各校準備時會詳細論述。另外,吳毓瑩老師的效度歷史也是考試必備的,台大考過好幾次,包括效度證據的搜集方式以及現代效度概念等等。

    如果你沒有閱讀這些文章,考試時把試題編製寫成試題編「制」或者說「測驗的效度」就會暴露出你沒有讀過這些文章或者上過這些老師課程的痕跡,這樣很可能會扣掉許多分數。

  7. 台大姚老師、翁老師的上課筆記
  8. 我相當確定自己想要在台大的測驗中取得高分,所以我熟讀了他們的上課PPT。通過閱讀,我知道老師們可能會關注的細節是什麼,因為老師們通常會直接在PPT上寫出來。對於準備考台大的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補充:某些私校可能會考「因素分析」,這部分就需要額外留意東吳和輔仁的考試要求。你可以考慮閱讀邱皓正老師的書,或者透過詢問補習班老師來獲得更多解惑。

心理實驗法
  1. 國家補習班郭易老師-講義第5冊
  2. 老師的講義包含Christensen、基本心理歷程、Kantowitz的書,是專為準備台大的考生而準備的資料。

    近兩年來,台大很偏愛考實驗題,許多概念都直接源自Christensen的書籍,而政大則主要考察Kantowitz的內容。所以要準備考試的同學們可以說是有福了!

  3. 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Christensen著,郭俊顯、游婷雅譯)
  4. 這本書可以說是實驗方法的集大成,被視為聖經般的存在。除了政大,其他學校幾乎都在上課時使用這本書的原文。

    我們系也是以這本中文書作為主要教材,覺得翻譯得相當不錯,因此我們在上課的同時,會跟著郭老師的講解,專注於研讀前幾章的受試者間內設計和四大實驗效度。

    畢竟,近年來台大考試的內容基本上都圍繞在這些主題上。

  5. Experimental psychology(Kantowitz著)
  6. 要考政大的夥伴,建議從網路上下載這本原文書到你的平板裡面。你可以從第一章節開始一字一句地閱讀,直到唸熟為止。

    這本書相當酷,它以學習、認知(甚至包含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析經典實驗,並用心理實驗的技術來解釋。這讓你能夠深入了解這些經典實驗是如何設計和計算的,例如Ebbinghaus公式、priming等等。

    此外,書中也涵蓋了Reaction time的部分,這在台政大近年來考試中相當受重視。例如:RT作為依變項的內涵、PRP等等的。這本書的內容可以應用在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考試中,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7. 基本心理歷程(劉英茂著)
  8. 這本書號稱是所有考科中最玄的一本,內容涵蓋了台大曾經考過的心理學與物理學的部分。其中Signal Detection Theory的部分真的相當重要。

    我曾詳讀劉英茂老師整理的這一部分內容,包括了SDT的設計方式、計算方法、與古典心理學的區別,以及在臨床心理學中的應用等等。

    因為無法確保SDT不會出現在普通心理學或臨床心理學的考試中,而且SDT目前是心理學中相當重要的理論框架。如果要考台大、長庚或中正,最好還是抽時間讀一下這部分。

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

  1. 變態心理學(Kring等人著,張本聖等人譯)
  2. 這本書是變態心理學基礎中的基礎,可以說是一本聖經般的存在。它的內容非常有結構性,必須從頭到尾(除了性障礙和法規部分)一字不漏地閱讀,並且能夠完整地論述每個章節的內容,甚至能夠條列式地背誦每個小節的細節。

    儘管書中的內容相對簡單,但結構性非常明確,對於我們這些對臨床心理學還不太熟悉的人來說,必須把整本書都吞下去。同時,需要配合補習班的臨床心理學講義,尤其要詳細閱讀每個疾病的病理和治療方法。

    我自己也讀了兩次原文書,因為台大的考試是全英文出題,而且有些中文的內容在英文版中可能沒有,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小細節,各種框框內容也必須熟讀。台、成大特別愛考框框內的議題,包括季節性憂鬱症、照顧者負擔等等。

  3. 變態心理學(Hooley等人著,游恆山譯)
  4. 這本書可以說是變態心理學的進階版本,內容相對雜亂,深度也不一致,因此建議先將Kring的書讀得很熟悉,再將這本作為補充教材使用。

    如果你今天要考台大,則必須從頭到尾閱讀並且熟悉這本書。108、109、112和113這幾年的考古題多數內容都涵蓋了其中,包含一些相當冷僻的知識。

    像是:台大愛考的精神病史Hippocrates、Galen、女巫之鎚、Nancy school、巴黎身心學派等,或是Lycanthropy、tarantism、變性幻想性興奮以及流行病學的差異還有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方法等。

    另外,心理免疫學的內容通常也會被寫得很詳細,中正、高醫和政大也都愛出這部分的考題。如果能夠熟悉這些內容,你就能夠更好地論述考試題目。

  5. 變態心理學(華格納出版)
  6. 這本書是由台灣的臨床心理學教授們共同編輯的,裡面包含了許多台灣精神醫學的知識,因此需要搭配著看。我自己雖然沒有每個章節都讀過,但把Kring那本書中沒有涵蓋完整的內容讀了一遍。

    例如情緒障礙、PTSD、兒童期疾患、認知障礙等章節。考成大、高醫、中正的兒童和認知心理學真的需要讀得非常細緻,像今年成大考了兒童期疾患的治療和評估。

    但Kring書中幾乎沒有涉及評估的內容,所以必須從這本書補充。如果你已經準備到一半,請問自己,台灣在ASD和ADHD方面常用的評估工具是什麼?如果無法回答,建議去買來詳讀!

  7. 臨床心理學(Timothy著,游恆山譯)
  8. 這本書在考政大、成大、中正、高醫是必讀的聖經。不必全篇閱讀,可以從衡鑑部分開始往後讀完。

    最重要的是補齊人格、智力和行為衡鑑的知識,以及熟悉各種治療學派的名詞解釋,因為中正和政大都很喜歡考這些。

    書中後面的臨床心理學議題,包括健康、神經、社區和司法等,其中的概念極其重要,因為這些會是你未來進入研究所後需要選擇的執業和研究方向。老師們也會考察這些概念,特別是健康心理學,可以與Hooley和危芷分的內容整合,了解壓力的運作模式和相關理論。

    同時,高醫可能會考察生理回饋,政大可能會考察壓力調節。成大和政大則會考察神經衡鑑中各種domain使用的工具,如果可以的話,每個domain都要背誦1-3個工具以供寫作使用。

    今年成大甚至考了社區心理學的概念,如社會安全網的實踐,對於自殺防治的內容也十分重要,所以要讀得非常熟悉。

  9. DSM-5(小冊子)
  10. 診斷小冊子一定要搭配變態心理學去背,我的方式是剛開始碰到變態心理學時,每讀完一個章節就把該章節的幾乎所有診斷準則背熟。

    當然,不需要一字一句去背,但是要了解幾條症狀,以及這些症狀各自代表什麼、持續多久,就像法律系的法典一樣。這些診斷準則可以成為你寫個案題以及診斷臨床表徵的重要素材,也能夠幫助你理解診斷行為表徵。

    這些知識可能會出現在選擇題中,所以一定要認真背熟。否則,等到考試前才發現還不熟悉的話,只會增加焦慮,成為你的絆腳石。

普通心理學、認知發展

  1. 普通心理學(Atkinson & Hilgard著,危芷芬譯)
  2. 普通心理學是我最早碰到的科目,而且我是從這本聖經本開始讀熟的。很多人可能會說危老師翻譯得不好,但我倒覺得已經夠用,而且很重要的是,內容簡單易懂,架構也很棒,適合作為久未讀書的人入門的好書。

    建議每個章節都要做好筆記,並且在不同的考期都要再拿出來翻一次,尤其是到考古題階段時,你會發現很多普心考題都是從這邊出來的。

    再搭配你讀的變態、認發、社人,幾乎不需要上網找答案。如果你覺得找不到考古題答案的話,可能是你看得不夠熟,重新把對應的章節再看一次吧!

  3. 認知心理學(Sternberg著,李宏鎰譯)
  4. 只有考台大的人才會需要看認知心理學。我自己是把整本書都研讀完了,而且重複看了三四次。

    但是重點章節只有注意力、記憶、概念知識、思考而已,所以可以考慮有選擇性地閱讀。

  5. 台大謝伯讓老師-人類學習與認知課程
  6. 很幸運的是,我可以拿到謝伯讓老師的認知課程筆記。他使用的書正好是另一版本,可以補充許多上述章節的實驗。

    學習這門科目的不二法門就是盡可能記住所有實驗,但近年來台大認知科學的出題方向相當奇特,有志之士還是得憑著興趣繼續讀下去。

    此外,伯讓老師非常強調注意力和意識之間的關係。網上有很多將這兩個主題統整的論文。據說老師的批改方式是只要能夠有邏輯地論述即可,不見得要與老師的觀點一致。

    若有需要,可以上網查找這篇論文:「Van Boxtel, J. J., Tsuchiya, N., & Koch, C. (2010). Consciousness and attention: on sufficiency and necess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 2096」。

    補充一下,台大往年的認知科學考試中會涉及非常細微的注意力內容,這就需要上網查找文獻並補充到自己的筆記裡。例如,注意力的三種譬喻和實驗、Miyake的執行功能等。

    對認知科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補充新知,但如果時間不足,就不建議多做準備了。畢竟110~113年的考題似乎和教材內容關聯不大。

  7. 發展心理學(Berk著,古黃守廉譯)
  8. 這本書和Shaffer的《發展心理學》都是經典教材,可以擇一閱讀。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它正好是我們系的指定教材,而且沒有分成上下兩冊,方便閱讀。

    雖然內容繁雜,有很多實驗和研究需要記住,但台大的考試方式是以自由回憶(free recall)的方式提取不同發展階段的知識,並要求能夠跨章節連結概念。

    因此,我建議還是要一字一句地讀熟。可以把每個章節製作成心智圖,這樣在複習時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提示回憶(cued recall)的方式背誦,並像單詞卡一樣進行快速複習。

    補充一下,我在畫心智圖時會用不同的顏色標記章節之間的發展議題。例如,台大喜歡考察情緒、道德、語言、自我和知覺發展的相互關係,我會用紅色標注這些議題。

    這樣在複習時可以不斷連結內容。同時,根據考古題,特別拉出一條新線,強行把兩個概念連結起來。

  9. 性格心理學(Pervin著,葉光輝譯)
  10. 性格心理學在臨床組的普心考題中經常出現。綜觀前幾年的考題,出題方向多集中在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然而,近年來除了成大每年必考一大題的性格之外,政大也越來越多考到性格。例如:113年考了客體關係理論。

    所以,如果你普心讀完,在考前還有餘力,我非常推薦好好讀一遍性格心理學。葉光輝老師翻譯的書文字淺白,讀起來很順也很快。

    另外,如果你的第一志願是成大,非常建議熟讀特質論、社會認知、脈絡和演化理論。我自己是將每個章節做成心智圖,方便提取書中提到的例子。

    成大通常會用較後設認知的方式,請你舉出其中的實驗或研究,或者直接問你最喜歡的性格論,例如:112年基礎,所以這些部分要特別注意。

    至於社會心理學,我自己讀Kassin的中譯本覺得不太習慣,所以雖然買了但沒特別翻。但我認為危芷芬的普心書中用兩個章節論述社會心理學已經很足夠。

    如果要準備政大喜歡考的社會心理學,這兩個章節讀熟就好。

臨床所-口試準備方法

各校的面試準備方法各有不同。除了參考前人的經驗,還需要了解各校的配分佔比,並據此揣測學校教授用這樣的分數評比所尋找的人才類型。

建議多參考近5-10年的心得文,整理面試題目,並進行模擬練習。

台大臨床所

面試準備

台大的錄取評分中,筆試占90%,面試占10%。由此可知,老師主要通過筆試來選拔學生,面試則是為了認識考生,確認考生真心想要就讀臨床心理所,也確保考生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正常的社交標準,因此只要表現正常,基本上不會被刷掉。

  • 事前準備:電子檔上傳自傳(我包含了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 面試當天:站著面試,自我介紹五分鐘(確實有點長)。
面試過程
  • 面試教授:林老師、張老師、陳老師(由左至右)。
  • 面試問題
    1.為何選擇這張照片作為自傳封面?
    2.看你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為什麼會選擇這些職業呢?
    3.對於神經心理學的哪個領域感興趣?為什麼?
    4.去年的研究興趣似乎不是這些,為什麼今年有了這些改變?
    5.政大和台大怎麼選擇?為什麼?
    6.如何將諮商應用到臨床領域?
面試心得

總合來說,和往年一樣,今年也是林老師和我互動較多。讓我驚訝的是,林老師竟然記得我去年的自傳內容,這讓我非常感動,對他很有好感。

從問題中可以看出,老師並沒有刁難學生的意圖,而是想好好認識你。所以,基本上只要誠實回答自己的生命經驗即可。

然而,根據在台大就讀的學長的建議,最好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對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場域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會更有保障。

總之,台大的老師們都很友善,面試過程並不緊張或困難,因為筆試結果已經決定了大部分的成敗。希望這些分享能對你有所幫助!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

面試準備

成大的錄取評分中,筆試占60%,面試占40%。雖然筆試更為重要,但因為面試占了40%,同樣不可忽視。成大的筆試成績能夠進入面試的考生實力相當,所以面試是決勝負的關鍵。

建議大家要非常充分地準備成大的面試,這樣有很大機會通過努力扭轉局面。

  • 事前準備:準備一份(或一頁)自傳帶去讓教授現場翻閱。我準備的是A3卡片對折,像翻閱菜單一樣展示給教授看。
  • 面試當天:3分鐘自我介紹,剩餘時間由教授自由提問。
面試過程
  • 面試教授:余教授、林教授(由左至右)。
  • 面試問題
    1.為何選擇成大作為第一志願?你的研究興趣是什麼?
    2.有考上其他學校嗎?你會怎麼選擇?(成大必問)
    3.對你曾經參與過大專院校學生的相關計畫,可以告訴我一些計畫內容嗎?你擔任的工作是什麼?
    4.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有哪些心理健康問題?
    5.你是不是之前有來過面試?你覺得去年的你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6.你是哪裡人?
    7.看到你未來可能會創業,怎麼兼顧創業與學業?
    8.再多給你一分鐘,說服我們錄取你,講講你的優點。
    9.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嗎?
面試心得

成大的老師非常認真地聽你的自我介紹並查看你帶來的資料。所以,請務必對自己說的話和準備的資料有充分的了解。

整體面試氣氛非常愉快,老師們帶著滿滿的好奇心詢問問題,從中也能分析你是否準備好進入臨床心理所。

從老師的提問中,可以整理出幾個重要的評估向度:
1.你是否知道臨床心理學是什麼?
2.你有沒有想要研究的主題?打算找哪位教授?與你的生命經歷有何關聯?
3.你是否充分了解自己為何要考臨床心理所?想要成為臨床心理師還是做研究?
4.你是否了解成大行醫所的生態,以及非本科生會面臨哪些挑戰?
5.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6非本科生如何補足自己的弱勢?

我準備成大的面試時,就是依據上述幾點進行準備,基本能涵蓋老師可能會問的問題。這樣的準備也讓我能真正檢視自己是否了解這個領域的優劣,以及確立自己的志向。

這次面試讓我收穫滿滿,也很感謝老師們真誠地想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態來選擇學生,而不是單看學生的背景和過往經歷,這點讓很多過來的考生都讚賞不已。因此,我強烈推薦大家多嘗試報考成大。

高醫-心理所(臨床心理學組)

面試準備

高醫的錄取評分中,筆試占40%,面試占60%。雖然面試比重較大,但筆試成績也不能忽視,因為高醫筆試只考一科,所以即便面試占比高,筆試分數的差距仍然會影響結果。

高醫的高分群過去幾年大多在60-70分之間。因此,盡量在筆試中取得高分非常重要。

  • 事前準備:準備一頁(可雙面,邊界窄)A4的研究計畫,面試時帶給教授看。
  • 面試當天:3分鐘自我介紹,包含研究計畫介紹。
面試過程
  • 面試教授:王教授、吳教授、蘇教授(由左至右)。
  • 面試問題
    1.為何使用獨立t檢驗量表的差異,而不是使用ANOVA?
    2.什麼是錯誤率膨脹?
    3.執行功能的腦區在哪裡?
    4.顳葉癲癇會影響哪些腦區?為什麼不做額葉癲癇?
    5.即興英翻中,翻完即結束。
面試心得

面試時間很短,教授要看的學生很多,所以對研究計畫中提到的變項與變項間的關係要非常熟悉。由於篇幅有限,建議研究計畫中盡可能涵蓋所有關鍵內容,包括邏輯、脈絡、統計方法、預期結果和臨床意義。在介紹計畫時,簡要介紹這些內容,讓教授在聽你介紹時有詳細的文字內容對照。

此外,因為教授不一定熟悉你寫的領域,所以可能會針對「方法學」進行提問。這是展示你專業知識和統計學習成果的好機會。教授不是要求你多會寫計畫,而是希望你清楚自己在寫什麼。

總之,高醫的面試重在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知識,所以務必充分準備並了解自己的研究計畫,這樣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政大-心理所(臨床組)

面試準備

政大的錄取評分中,筆試佔50%,書審佔10%,而面試佔40%,面試成績同樣相當重要。

若連續兩年都取得低分,可能就沒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了。但我要提醒的是,如果你不是本科生,可能就不要太在意得失之心了。

  • 事前準備:上傳自傳電子檔、研究計畫一面A4電子檔。
  • 面試當天:2分鐘自我介紹,簡略介紹研究計畫。
面試過程
  • 第一關面試教授:楊建銘教授、姜教授;第二關,吳教授、楊啟正教授。
  • 面試問題(第一關)
    1.為何有幾科在校成績不佳?原因何在?
    2.曾發表的自閉症相關論文壁報,內容大概是什麼?
    3.想研究健康領域,為何計畫寫癲癇?
  • 面試問題(第二關)
    1.有想鎖定的癲癇族群嗎?
    2.控制AEDs的理由?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是否控制其他變項?
    3.因應歷程是中介還是調節?整個模型的邏輯如何,能描述一下嗎?
面試心得

其實也不太確定為何拿低分,上述問題大致上都有練過,計畫也算寫得完整。可能在第一關自傳部分回答得不夠好。

政大的面試成績對某些考生來說就是個謎,但或許能夠著手改進的地方是研究計畫,與前述高醫面試類似。

心路歷程

雖然在這篇心得文中無法完整呈現所有的內容,包括各校更詳細的考題分析和申論題的答題技巧等,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準備方式和答題風格。

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有些吃力,但只要堅持前幾個月,保持良好的節奏和讀書習慣,一定能夠越來越得心應手。

再次提醒大家,沒有什麼比踏實地去做一件事情更重要。許多事情沒有捷徑,唯有先了解自己考試的原因,才能排除萬難,認真地坐下來唸書。

也許你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僅用三四個月就考取台大,但那是別人的步調,真正的節奏應該依自己而定。這篇心得文也是參考方式之一,不必檢討自己,而是關注還可以努力的地方。

重考的這一年對我來說收穫良多。第一年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領域,甚至不確定是否想成為臨床心理師。但經過這一年的摸索和思考,我今年能夠更安心地應對考試和面試,不再焦慮考試和放榜。

或許是因為我感受到自己的唸書和應考態度是踏實的,所以無論結果如何,我都不會對這一年的自己感到遺憾。

如果你是第一年的考生,請重視這場考試,它不是嬉戲。現在就開始建立好心態。如果你是重考生,請把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省思自己的動機和內心狀態。

國家心理所師資推薦:郭易

在這次的考試中,我最感謝的人是郭易老師。身為一個非心理學本科的學生,郭易老師的教學風格和講義內容讓我們這些非本科的學生感到放心,可以跟著老師的步伐前進。

無論是準備考台大、政大,甚至是中正、輔仁等學校,老師的教材都涵蓋了。此外,郭易老師上課時總是會點名每個人回答問題,並且願意給我們考試的信心。

下課時,他也會開放機會讓我們問很多問題,並且樂於幫助我們改進考古題。

整體來說,無論是在心理學內容方面,還是在生涯規劃和選校的考量上,郭易老師就像是補習班裡的大長輩一樣,不吝給予我們指導。

作為一個常常不放過任何細節的學生,我經常在下課或是考試前緊緊跟著老師,詢問了近十年的台大考古。

這次考試,正是得益於這些細節的努力,我取得了67分的成績,與其他考生相比相差超過30分,這是我勝出的關鍵!。

課名 師資 試聽
心理所
TKB師資
普通心理學
郭易老師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填寫表單諮詢課程優惠

請填寫表格內必要訊息,顧問專員將在收到訊息後儘速為您服務,謝謝。

送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