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學-雲端

課程資訊
課程試看 4
  • 授課師資林緯
  • 課程類型大碩研究所
  • 有效期限372天
  • 上課方式 雲端課程
  • 課程時數 70.8小時
  • 上架日期
  • 時數使用說明
課程售價
$21,500
介紹
組合
Q&A
課程介紹

離散數學

準備方式

  1. 勤練重點題型:

    雖然離散數學的內容廣泛,但彙整各校多年份的考古題後仍可發現,總有某些常見題型是同學一定要掌握到的基本送分題。例如台大資工所在重複組合的相關計算題上101年到 108年總共出了60分;中央資工所則從100年到108年每年都至少1題的生成函數相關考題。

  2. 練習讀符號與敘述:

    除了嫻熟老師教材中所整理的例題與習題,同學們一定要能自己閱讀符號與定義,因為每年總是會有幾題,需由同學當場理解考題敘述,再自行解題。面臨這種從未見過的題目,同學需要在短時間理解題目敘述,再與常考題型產生連結,完成答題。例如107年度的政大資科所提到Complete m-partite graph的intendance number,其實就是完全雙分圖的一般化,然後討論其點獨立數。

  3. 勤練各種答題技巧:

    在計算題上,強化計算的速度與正確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對於常見的是非題,同學也要有簡要說明正確性、舉反例說明其不成立的能力。至於證明題,除非只考中央資工所,否則一定要會證明題的作答。而準備證明題的方式,建議同學先理解老師寫解答時的邏輯,覺得合理後,同學要能如老師的論證與書寫模式,不要太瀟灑、不要任意發明符號、也不要臨場自行發明新證法。對於常見的經典考題,其實很不容易有其他證法,還是背起來比較妥當。例如證明自然數的所有子集所成集合為不可數集(這題台大電機所、中央資工所與中正資工所都考過)。

  4. 熟練再熟練:

    因為各種單元的解題技巧本差異很大,很難舉一反三,往往同學唸到後面就會忘了前面的內容與解題技巧,所以同學務必要爭取時間,熟練本教材各主題。並且老師精心挑選的各校考題,都有特殊意涵,不要因為那不是你的鎖定學校就故意無視。例如108年度台科資工所考了代數進度裡子群個數的求算,而在95年度中山資工所與102年度台大資工所出現過類題。

考情分析

相較於100年度以前的考題,離散數學某些範圍的考題難易度有所改變,部分學校強調的重點也不再與過往相同。例如有限機與文法、代數這兩單元的題目,建議同學準備這裡時,不要拘泥於過分刁鑽且年份在100年前的題目。另外,絡與布林代數在一般學校的出現率也是明顯偏少。 除了共同偏重的重點單元(詳述於上一段落),各校出題重點也有明顯變化:

台大資工所,離散數學佔總分50分、題目不會很刁鑽,都是大部分教科書上會提到的主題。固定偏重在組合數學、生成函數、遞迴關係、圖論、樹、二元關係。明顯對重複組合、整數的無序分割有特別偏好,宜熟讀。從105年度後,就沒再出布林代數與代數的相關考題。

台大電機所,離散數學配分100分。100年起偏重證明題,圖論的證明、二項式定理的應用證明、遞迴式求解、完全算子集要特別加強。107年度還出了圖論演算法的問題。某幾個年份圖論考題明顯偏難,而因為圖論範圍與證明技巧相當多樣,不建議特別花太多時間挑戰圖論考古難題。

清大資工所,離散數學在基礎計算機科學中約佔30分上下,也會加進演算法的問題。除了組合數學(排列組合、遞迴、圖論與樹)幾乎每年必考外,對生成函數與遞迴求解有明顯偏好;另外,從101年度起就沒再出有限機的題目了。

交大資工所,與線性代數共計100分,通常有要求不要跳題作答。103、105、106、107年度的邏輯翻譯題明顯與時事進展有關(張益唐在相鄰質數對上的研究),建議同學多關心時事;數論、遞迴、圖論,二元關係等都要細讀,並多學習解題技巧;從100年度以後就沒再出過代數考題了。

成大資工所,與線性代數合計100分。排列組合與遞迴題目比重明顯增加,104與106年又加入代數問題。99~101年度年連續出現的車多項式(rook polynomial) 只是曇花三現,後來都沒再獲得配分。

中央資工所,與線性代數合計100分。自98年度起,都是考十題選擇題。題型有高重複性: 邏輯、函數的1-1、onto、遞迴、圖論、偏序、絡都是必備重點。但同學還是要了解解答的意義,不要只背誦答案。尤須注意的是要看習慣divide and conquer的演算法題目。

章節重點

雖然離散數學範圍相當廣泛,但從歷年各校資工所、電機所與工科所的離散數學考題,仍可歸納出一些值得特別花工夫的共同重點課題,是同學們需要精讀熟練的部分;而某些特定學校有偏好的部分、或比較少出題的部分,同學們可依個別狀況去拿捏該花多少時間在這些選讀的部份上,此詳述在下一段。

章節 單元 重要度
基礎數學 一、邏輯 ★★★
二、集合與排容原理 ★★★★
三、函數 ★★★★★
四、歸納法 ★★★★★
五、數論 ★★★
計數 一、排列組合 ★★★★★
二、生成函數 ★★★★
三、遞迴 ★★★★★
圖論 一、各定義、路徑、著色、平面圖 ★★★★★
二、樹 ★★★
關係 一、二元關係 ★★★★★
二、等價與偏序 ★★★★★
三、絡與布林代數
代數 一、群、環、體
代數應用 一、有限機與文法
二、波里亞計數、編解碼 ★★★

當然,還是要提醒同學的是,拿高分的訣竅並不在於非得征服每個考古題才肯罷休(能做到當然是最好),因為有的題目真的離題太遠,太細,把時間砸在這上頭,還不如多準備該精讀、熟讀的部分比較能得到回饋。也就是說,要先懂這個主題在講什麼,熟練基本題型,再熟練考古題。如此一來,當考出熟悉的題目時,就可把握住該拿的分數;而在思考未見過的題型時,也才有個思考的方向可依循。

參考用書

1. Discrete and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Ralph P.Grimaldi.

2. Element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Chung Laung Liu.

3.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Kenneth H. Rosen.

這三本教科書可稱得上是離散數學裡的聖經版本,是多所學校的指定用書,講解清楚,範圍廣泛,又有許多的習題可供同學演練,而更重要的,它們是多所學校考題來源之所在,可熟讀。但是不建議同學只針對單一本書狂讀,因為還是有部分內容根本沒在考試中出現過。

教學特色

教材整理完備

林緯老師根據歷屆考題整理出重點題型,同學不會陷入鑽研冷門偏頗的題目-造成同學浪費時間又備受打擊;同時,解義題目編排也由淺入深,讓數學基礎不佳的同學也能快速切入、獲取高分。

解題淺顯易懂

離散數學內容廣泛,各種題目思考與解題方式往往南轅北轍,林緯老師用淺顯合理的方式引導同學思考,也讓同學在淺移默化中成功建立正確的解題觀念與嚴謹的證明步驟。

掌握各校趨勢

各校的命題趨勢並非永遠一成不變。例如,交大資工所這幾年的考題,明顯在邏輯範圍有加重,同時還搭配時事,將數論上連續質數對的研究進展以邏輯敘述的方式加入考題。林緯老師會持續根據考題趨勢變化,提醒同學強調備考的準備重心。

教學用書

林緯,<離散數學-含歷屆經典試題解析>,大碩教育出版

推薦試聽

■  開課最前面的重點與趨勢說明

■  第四章第一小節歸納法是必考重點

■  第十一章第一小節二元關係是同學自己不易念通的重點單元

常見問題

Q1:我該如何購買課程?

請點選「加入購物車」按鈕後,點擊右上角購物車即可前往結帳,填寫付款資料及寄送方式後,即完成購買。

Q2:購買課程後如何上課?

購課後即可於TKBTV播放器上觀看課程,無論是手機、電腦、平板,只要在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自由安排上課時間,不用再跑補習班,在家也能輕鬆學習。

Q3:購買課程後如何拿到教材?

購課後,您可以選擇寄送至全台TKB學堂,再到實體門市領取教材,或是填寫寄送地址,為您郵寄到府,無論哪種方式運費皆全免。

學員心得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成功大學資工所 林O倫
非本科工科所,考上成大資工所 選擇 TKB 的理由 決定走考試這條路後,我上網查了許多文章和留言,發現大家普遍推薦資工首選大碩。 仔細查看各位老師的評價後,感覺非常不錯。身邊有準備報考資工所的同學,也都選擇了大碩。詢問他們的心得後,更加覺得大碩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選擇。 洽詢時,負責人的態度很好,介紹也非常詳細,讓我最後決定選擇大碩。 成大資工所準備方法 數學 線性代數我是一章一章依序看完,矩陣的各種性質需要平時不斷回想,忘記就立即查詢。矩陣的操作,包括求反矩陣、特徵值等,必須練習到非常熟練,否則考試時面對大量計算會容易手忙腳亂。 離散數學 我特別注重排列組合、生成函數、遞迴和圖論。我會將圖論的各種性質整理抄寫下來,每天睡前快速瀏覽一遍,把這些部分讀到非常熟悉。 至於其他章節,我則留到考試前再進行複習。建議在準備後期,每天一定要練習數學題目,這樣能夠保持良好的數感,對數學的掌握度提升很多。 軟題 我覺得刷 LeetCode 非常有幫助。當在演算法中遇到沒看過的題目時,透過 LeetCode 累積的思考能力,能讓自己更有機會解出來。我自己因為時間不夠,來不及看 MIT 的 OCW(開放式課程),但聽說這資源非常優秀。 上課時,第一次聽講並認真吸收非常重要,一定要全神貫注,仔細理解和消化。我在觀看課程影片時,雖然會用 1.5 倍速播放,但只要漏聽一個字就會立刻倒回去重聽。我的筆記做得很少,目的是讓自己專注於理解內容。 觀看影片後,我會在空檔時回想剛剛學到的內容,例如在捷運、公車上或洗澡時回顧,確保當天的課程能徹底吸收。這就像將資料寫入硬碟,不能只留在快取或記憶體中,這樣往往就不需要第二次複習了。 考研歷程分享 我來自成大工程科學系,高中時就以考上資工為目標,但因分數不夠,最終只能進入成大工科。大一時,我便決定將來要通過考試進入更好的學校,期間也曾努力嘗試轉系,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我並沒有放棄。 大二之後,我對成績不再特別在意。到了大四,當大家忙著準備推甄時,我審視自己的成績和經歷,發現不上不下,競爭力不算突出,感覺推甄的結果不太樂觀。 於是,我決定將主要精力投入考試,並報名補習班全力準備。不過,心想推甄不試白不試,當作買樂透碰碰運氣,沒想到最後竟然成功錄取成大電機己,雖然是候補且名次非常後面。當時距離考試僅剩十幾天,讓我感到十分糾結,不知道該選擇直接進入電機己,還是繼續拼考試。 最後,我告訴自己,既然努力了這麼久,不去參加考試可能會留下遺憾。如今結果出來了,我很感謝當時做出這個選擇。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 林緯老師 感謝林緯老師。第一次上課時是面授,看到老師的第一眼就覺得他非常和藹可親,讓人感到親切。老師講課時口齒清晰,語速掌握得恰到好處,聽起來非常舒服,讓人不自覺地專注於老師的每一句話。 老師在介紹觀念時,講解得非常清楚且容易理解。只要認真聽課,印象就會非常深刻,觀念與性質也不容易遺忘。講解例題時,老師解釋得鉅細靡遺,我很喜歡跟著老師一步步思考,順著老師的脈絡深入探究,每次都有滿滿的收穫。 下課後,如果有問題向老師請教,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詳細解答。即使面授課結束,臨近考試衝刺階段,當我傳訊息詢問問題時,老師依然耐心地一一解惑,成為我在數學科目上的強大助力,讓我在準備數學這兩科時充滿信心。 課名 師資 試聽 線性代數 林緯老師 課程試聽 作業系統 洪逸老師 課程試聽 資料結構 劉逸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計組與季結 張凡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資工所 全修課程 課程試聽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取得最新課程優惠資訊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成功大學資工所 王O婕
非本科應用數學系,考上成大資工所 選擇 TKB 的理由 資工所的競爭日益激烈,是所有研究所中報考人數最多的科系之一。身為非本科生,我在起跑點上就已經落後其他考生許多。 考慮到大多數報考資工所的同學都有補習,加上我是跨領域報考,更需要透過補習班和老師的指導來建立考試所需的基礎觀念。在詢問過許多考上資工所的學長姐後,發現他們大多選擇大碩補習班,因此我也決定報名大碩。 成大資工所準備方法 線性代數 由於章節間環環相扣,一開始建立觀念較為困難。但經過多次閱讀掌握要領後,會發現越讀越上手。我主要研讀子嘉老師的上課筆記,並完成後面的例題。遇到不懂的觀念一定要立即翻閱筆記釐清。 題目練習要持之以恆,因為數學就是要靠手感。子嘉老師提供的題目份量充足,特別是是非題能幫助快速釐清觀念,對我的幫助很大。 離散數學 每個章節都是獨立的新概念,起初較容易上手,但後期容易遺忘之前學過的內容。 作業系統 專有名詞眾多,除了研讀老師的課堂筆記外,我也為每個章節繪製心智圖,這樣不僅便於記憶各章節的概念和術語,複習時也能一目了然。 計算機組織 這科初期感覺非常困難,但一旦理解基本概念後就不容易遺忘。上課主要著重在理解,課後則專注於練習題目。隨著學習深入,會發現計組的題型變化不大,相對容易得分。 資料結構 相較其他科目算是最容易掌握的,但各種樹狀結構、排序演算法和專有名詞容易混淆。觀念部分多看上課筆記就足夠,對於容易混淆的部分,建議自行歸納整理,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演算法 因為較偏重邏輯概念,需要死記的內容較少,所以我一次上課就能有不錯的理解。不過演算法的題型變化較大,建議把課本習題完整練習,這樣在考試時更容易掌握解題思路。 考研歷程分享 身為應用數學系的學生,我觀察到系上同學的研究所方向大多選擇統計所或資工所。經過大學前三年的學習探索,我發現自己對資訊工程更有興趣,因此決定報考資工研究所。 雖然我不是應屆上榜,但這一年的重考經歷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更加篤定。在準備重考的半年期間,我幾乎全職投入讀書,除了保留少許家教工作外,其餘時間都用於準備考試。 由於去年的硬體科目表現較差,這次我特別著重在這方面的準備。至於數學,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強項,所以主要透過刷題來維持手感。 重考的日子雖然不好過,但最終得到了理想的結果。回顧這兩次考試經驗,我慶幸自己有勇氣再次嘗試。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 這次成大數學考試能拿到接近滿分的成績,多虧了黃子嘉老師的指導。老師將前後章節中相似但零散的觀念做統整,讓內容更加有系統,不容易遺忘。上課時,老師會帶入各校的範例,讓我們在聽完概念後立即練習。我習慣在老師講解完觀念後,自己動手做範例題,這樣可以馬上檢驗是否理解。 洪逸老師的作業系統與資料結構筆記非常詳盡,且經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考試觀念,這讓我更容易記住重點。此外,作業系統課程同步搭配英文講義,使我在考試時看到題目不會感到陌生。 由於我非本科生,計算機組織對我而言是最難的科目,但張凡老師的課程將艱深的概念講解得深入淺出。老師一步一步帶領我們理解datapath和pipeline的運作方式,對我幫助非常大。 林立宇老師的演算法課程同樣淺顯易懂、言簡意賅,在短短幾堂課內便幫助我穩固了許多演算法的觀念,迅速建立起完整的基礎。 課名 師資 試聽 線性代數 林緯老師 課程試聽 作業系統 洪逸老師 課程試聽 資料結構 劉逸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計組與季結 張凡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資工所 全修課程 課程試聽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取得最新課程優惠資訊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成功大學資工所 王O安
兩個字堅持,只要能堅持其實中字輩不是問題,上四大就是加上一點運氣而已。 選擇 TKB 的理由 補習班的負責人非常盡責,在我報名前就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資訊,報名後教材也都能迅速送達。 最讓人感到安心的是,只要透過 Line 詢問問題,專員都能立即回覆並提供正確的資訊,這樣的服務品質真的非常令人滿意! 成大資工所準備方法 數學類科目 首先要多練習、多計算。我購買了學長的題庫來練習,這樣不僅能在上完課後熟悉應用,還可以搭配「現代啟示錄」來加深理解。另外,我建議多次複習筆記,因為每一遍都能有不同的收穫。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同樣需要多練習、多計算。資料結構的基本虛擬碼一定要熟練,細節部分要特別注意。演算法的虛擬碼也要適當掌握,理解各種解題模式,因為很多題目都是相互延伸的變體。我主要研讀林立宇老師和洪逸老師的講義,遇到陌生的題目就上網查詢補充。 硬體與軟體 這兩科範圍廣但不會太難理解,是我投入最多時間的科目。由於每年都會出現許多新題型,除了上課講義和題庫班的題目外,我也在蝦皮購買其他參考書來補充,以彌補不足。 整體而言,考試內容不算太難,但涵蓋範圍較雜,關鍵在於毅力和目標的堅持。 我的準備時間約為 10 個月,因為深知自己理解較慢,所以拉長讀書時間。 第一階段(9 月前) 目標是完成所有課程。暑假前先完成學校課程,空閒時去補習班上課(每週約 3 堂)。上完課就到 K 書中心讀到關門。有時覺得 K 書中心氣氛太壓抑,就改到圖書館讀書。暑假期間每天上一堂課(週一至週五,9:10-12:30),之後到圖書館讀到晚餐時間,晚餐後再到 K 書中心。如果讀不下去就出去散步或聽音樂,想睡時就小憩 20 分鐘。 第二階段(12 月前) 目標是完成題庫和歷屆試題。因暑假有配合正課練習,所以 10 月就完成題庫(106 年以前)。接著刷歷屆試題來補充近年考題,先從中央大學的題目開始(避免直接挑戰台清交)。每次限時 60 分鐘,必要時加 10 分鐘。兩天刷一份試卷,依序是:數學、訂正、資結演算法、隔天訂正、硬體、訂正,如此循環。可依個人情況調整,對照歷屆上榜分數時不要太過在意得失,重點是認真訂正錯誤。 第三階段(最後一個月) 整理錯誤筆記本,將題庫班和歷屆考試中答錯的題目剪下或抄寫,並加上詳細註解。這樣不只能避免遺忘,也是考前的良好複習工具。 考研歷程分享 我最大的讀書動力來自一個現實考量:如果沒考上研究所就必須服兵役,因此一定要在應屆時考取。在這過程中,我很感謝父母的全力支持。 在讀書方面,我算是比較獨來獨往,大多時候都是自己讀書、自己理解問題,很少和同學討論。偶爾會和系上同樣要考研的同學約著一起讀書,僅此而已。 考上研究所不是終點,反而是另一個起點。 找指導教授、補修課程等事情,往往比準備考試還要辛苦。對於想要跨考的學弟妹,建議可以考慮延畢一年,先修習目標科系的重點課程再做決定也不遲。不過,一旦下定決心要考研,就不要半途而廢。記住,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 黃子嘉老師的課程和教材都很值得購買研讀。老師從最基礎開始教學,講解非常清晰。建議多次複習他的內容,例如線性代數中的 Jordan 章節,第二次閱讀時往往會有新的領悟。此外,他的離散數學題目也很推薦練習,會讓你發現數學其實一點也不枯燥。 洪逸老師的自編教材非常優秀,不僅將重點完整彙整,搭配上課筆記更是攜帶方便又易於理解。 張凡老師的教學也相當出色,雖然說話速度稍慢,但邏輯清晰明確,而且會根據不同學校的考試重點來補充講義以外的知識。我特別推薦他的題庫班,因為很多硬體概念轉換成英文考題時並不容易理解,而題庫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熟悉這些題型。 林立宇老師的講義和課程都非常紮實。我把老師講義中的每一題都至少看過一遍,過程中發現有些題目的解題思路非常巧妙,讓我不禁感嘆天才的思維真的與眾不同。當然,如果準備時間有限的話,建議專注在重點題型上即可。 課名 師資 試聽 線性代數 林緯老師 課程試聽 作業系統 洪逸老師 課程試聽 資料結構 劉逸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計組與季結 張凡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資工所 全修課程 課程試聽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取得最新課程優惠資訊
研究所考試心得 |113年成功大學資工所 洪O奇
本科生中字輩 考上成大資工所 選擇 TKB 的理由 我認為雖然從學校到TKB的路程不太方便,但我仍然選擇了TKB,因為我自認不算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如果選擇雲端課程,可能會出大問題。 TKB幫助我更好地督促自己,讓我有動力盡快看完課程影片,提早開始複習。這一切得來不易,但我真的很感謝大碩的陪伴與支持。 成大資工所準備方法 由於我起步較晚,時間相對有限,因此如何有效運用這段時間對我來說變得尤為關鍵。我認為,雖然不斷刷題能補足知識上的漏洞,但一次扎實的上課學習更有助於全面掌握研究所考試的方向。 讀書時程安排 在準備的前三個月,我花了大量時間,深入地將資工所的六大考科全面複習了一遍。根據自己對各科的熟練度以及上課時間,有系統地修習了線性代數、計算機組織、資料結構、作業系統、離散數學與演算法。 進入最後三個月,我在刷題和複習各科之間來回切換。對於需要長時間練習的數學科目,我每天安排2到3小時練習,其餘科目則根據熟練度靈活調整。雖然沒有嚴格的複習順序,但我確保能在計畫時間內完成進度。複習時,依然按照最初的學習順序,專注於老師上課時整理的重點內容。 由於時間有限,我認為掌握基本概念比鑽研細節更為重要。同時,透過解題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再次回顧相關章節,進一步鞏固基礎。 最後,我一定會預留充足的時間練習歷屆考題,這對我來說至關重要。讀書時,我會計時紀錄學習時間,到了最後階段,每天幾乎都能保持9小時的學習量。 考研心路歷程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我身邊的朋友也都非常相信我。仔細算起來,我真正開始衝刺的時間大約只有5到6個月(不包括觀看課程影片),最後累積的總讀書時間超過1100小時(包含第一次複習、第二次複習、題庫班以及寫考古題和檢討)。 雖然時間不算特別長,但過程真的很累。我個人覺得,如果有戰友一起準備,能夠互相扶持、分擔壓力,會輕鬆不少。 現在我認為本科生的優勢逐漸縮小,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最近幾天,我在尋找指導教授的過程中感到相當疲憊,大多數教授還是會進行嚴格篩選,所以後續的結果就看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 大碩資工所師資推薦 黃子嘉老師 即使透過觀看黃子嘉老師的上課影片學習,依然能深刻感受到老師的教學熱忱以及對學生的關心。老師的授課風格不僅生動有趣,還能深入淺出地講解,讓我更容易理解複雜的數學概念。透過影片,我能感受到老師的耐心與用心,這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有信心。 儘管無法當面提問,但透過觀看影片,我依然能自主學習並進一步強化對課程的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細緻解說,讓我深感幸運能有這樣優秀的教師指導。 感謝黃子嘉老師無私地分享知識,讓我收穫良多。這段有趣且富啟發性的學習體驗,讓我更加期待未來能深入探索更多數學領域的知識。 課名 師資 試聽 線性代數 林緯老師 課程試聽 作業系統 洪逸老師 課程試聽 資料結構 劉逸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計組與季結 張凡老師 課程試聽 演算法 洪捷老師 課程試聽 資工所 全修課程 課程試聽 如果你在 TKB 的課程列表中,找不到你想試聽的課程,請不要擔心。 你可以利用下方的表單,告訴我們你的需求和想試聽的課程。 我們將會根據你的回饋,提供最適合你的課程資訊,或是為你安排試聽的機會。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你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因此,你的需求和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問題或需求為何,我們都會盡全力來協助你。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取得最新課程優惠資訊
上課方式

什麼是雲端函授?

為了提供同學或在職人士,擁有更多元自主的學習模式,讓學習貼近數位生活的時代。

只要登入 TKBTV 雲端學習平台,不限時間、地點,隨時都可上課學習。

不論是學生、家庭主婦、上班族等,皆可靈活運用時間,學習效果更加乘。

授課程內容

  • 指定教材講義
  • 課程需使用「電腦」「平板」「手機」觀看課程,不提供DVD光碟。
  • 課程有時數限制,時數僅在撥放狀態才會進行扣除。 時數使用說明

如何查看課程

首次使用,請至 TKBTV 下載並安裝「課程播放器」。

播放檔案大小為 531 MB,為提供學員觀看課程之品質、防護安全,皆經過多重防毒保護、下載無疑。

tv流程tv功能

設備需求

  • 電腦硬體需求
    1. 最低配備:CPU Pentium 4以上
    2. 記憶體:1GB RAM
    3. 網路設備:有線網路、無線WiFi、行動網路
    4. 其他週邊需求:耳機或喇叭
  • 執行環境
    1. 電腦: Windows10、Mac10.13、Linux
    2. APP:Android 4.4 以上、IOS 9 -14.4以上
    3. TV雲端播放器最新版本4.9連線需求
    4. 實測網路頻寬約 30M以上
      台大網路測速Speedtest網路測速
    5. 以行動裝置觀看雲端教育課程,宜採用WiFi觀看為優先選擇。(但若使用WiFi觀看仍有不順或斷線情形,則建議改採網速較穩定的有線網路進行課程觀看)

付款方式

  • 信用卡
    一次付清
    單筆滿三萬可分三期零利率(合作銀行:玉山、台新、國泰)
  • 轉帳
    手機網路銀行
    ATM繳費功能
    銀行臨櫃

課程聲明

本公司於網站上販售的雲端函授商品與相關課程教材屬於授權著作財產商品,請勿重製影音商品與教材,違者需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公司保有異動課程、價格之權利,若有任何疑慮歡迎與我們 線上客服line@聯繫。

提供諮詢服務包含:

  • 對於商品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一對一詢問。
  • 線上訂購特殊需求:更換師資、更換課程等。
  • 最新考情資訊與優惠活動分享。
  • 課程有時數限制,時數僅在撥放狀態才會進行扣除。 時數使用說明
購課流程

課程購買方式

  1. 確認購買商品
  2. 加入購物車
  3. 填寫訂購資料
  4. 送出訂單
  5. 進行付款
  6. 完成訂購
講師照片

林緯


學經歷背景

  • 國立大學應用數學博士
  • 補習班專任教師

專長

  • 離散數學
  • 線性代數
如有課程相關問題 歡迎與我們進行聯繫
聯絡方式 周一至周五 10:00-19:00
電話:(02)5580-5608、0985-368-799
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32號11樓
event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