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課程
- 影音專區
- 升學專區
- 公職就業
- 語言專區
- 最新消息
- 線上書城
- 直播專區
- 考試行事曆
自1950年代以降,有關「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或「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研究開始興起,這某種程度也正呼應了當時的公共行政學界過於強調理論導向,而忽略了實際社會問題的解決。誠如戴伊(T. Dye)簡明又廣泛的界定:公共政策係指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的任何行動。更確切地說,安德森則是將公共政策定義為「政府有目的地針對公共問題,所設計出的一套行動方案」。由此可知,公共政策本身是「問題導向」的專業知識,其目的便是針對當前或潛在的公共問題,提出並執行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而成為一門「理論」與「實務」高度結合的學科。
首先,就公共政策運作過程而論,國內廣為援用的便是下列五項的階段或流程:
(1) 問題形成(或議程設定)
(2) 政策規劃
(3) 政策合法化
(4) 政策執行
(5) 政策評估
然而,同學們須先針對這五項階段的定義、特質,以及影響因素和實施方法等,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方能一窺政策實際運作的部分樣貌。
然而,除了前述的「階段論」觀點之外,亦有部分政策學者主張: 現實的政策環境相當複雜多元,因而採取階段論觀點並不符合實際的政策運作現象,進而提出了所謂的「非階段論」。 舉例來說,像是1970年代的「垃圾桶決策模式」,以及1990年代之後陸續提出的:
(1) 倡導聯盟(advocacy coalition)
(2) 政策窗(policy window)
(3) 政策網絡(policy network)
當然,面對眾多的學理知識與名詞定義,會有許多同學將行政學、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俗稱的「行政學三合一」)視為一種背科,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乃是一種誤解。試想:若是考生對於公共行政領域的基本概念,無法取得一定的掌握和理解,那麼在學習與演練方面將會「事倍功半」,最終淪於支離破碎的背誦與拼湊而已。有鑑於此,上課時老師會特別強調學理名詞的界定,並於授課講義中擷取多位國內外學者的定義,讓同學們得以先吸收多元的觀點,進而詮釋出屬於自己的論點與看法(尤其公共政策此科屬於「全申論」題型,這種訓練特別重要)。換言之,當同學理解了一個學理名詞的「定義」,方能掌握其「特質」為何,並能進一步推敲其「功能」或「作用」為何。職是之故,理解和記憶學理概念的定義,便是修習公共政策這個學科的首要步驟!相信有準備過國考的同學們,尤其是考過「行政學三合一」(如一般行政)的同學們,便能深刻體會勤練考古題乃是一項極為重要之事。普遍來說,若能充分練習與理解近五年的考古題(除了高考、地特、警特之外,亦可增加身心和原民兩項考試,然而行有餘力年份可以遞增),大致上便能掌握六至七成的命題範圍。
舉例來說,若是以高考三級或地特三等的試卷為例,通常只會有一題較為冷門艱澀或出自新(版)教科書、專業期刊的考題,其他三題多半不是過去已經考過的傳統題型,便是相關學理領域的延伸或時事應用。當然,有鑑於「行政學三合一」的整合趨勢之下,除了彙整近幾年的公共政策考題之外,若能將行政學、公共管理的申論題一併彙整的話,相信更能進一步提升該考科的命中率,也能較有系統的同時準備三個科目!
畢竟,公共政策考題除了會考學理基礎知識之外,也可能會與國內重要時事或政策進行結合(相對於政治學,公共政策仍以國內公共議題為主)。譬如:「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便是政策參與者試圖尋求有利的相關資訊,藉以強化自身的政策立場或主張,進而促使政府(決策者)得以接受或拒絕某項政策方案。基此,誠如近幾年的能源發展(非核家園或以核養綠)、多元成家、死刑存廢及年金改革等重要政策議題,都能運用唐恩(W. N. Dunn)的「六段式論證」進行分析。
除此之外,像是許多「鄰避設施」的興建,誠如核能或火力發電廠、焚化爐、垃圾掩埋場等,甚至是近來所討論的「社會住宅」是否會影響既有住戶的權益問題,也促使「鄰避情結」(NIMBY)與「自力救濟」(self-help)的學理觀念有可能成為日後各項公共設施遭遇到重大爭議時的熱門命題範圍。當然,最近各界廣泛討論的「新冠肺炎」(防疫、紓困政策)、「美(萊)豬進口」(食品安全、經貿拓展)等公共議題,亦會成為當前與未來的重要考點。
誠如前述,適度補充重要的時事議題、公共政策及政府措施等,將會有助於申論題的撰寫和舉例。除此之外,部分學理知識(如「政策溝通」、「推力」等)除了在一般教科書外,也可能出自於相關的專業期刊或政府出版品之內,因此老師也會在課堂上加以補充,以增進同學們學習的深度或廣度。
(1)政策溝通
(2)基層官僚
(3)政府公共關係/政府行銷/政策行銷
(4)政策網絡
(5)政策工具
其中,政府在規劃與執行政策(尤其是重大且爭議的政策)時,若能做好「政策溝通」與「政策行銷」的工作,再加上平時得以維繫良好的「公共關係」,藉以建立不錯的正面形象的話,相信各界的「政策順服」(policy compliance)將能有效提升。換言之,亦即相關的多元利害關係人都能接受、支持並配合政策的推動,以有效的達成政策目標。
再者,有別於過去第一代政策執行的觀點,亦即「由上而下」的執行觀點,主張「有好的政策規劃,便有好的政策執行」;第二代政策執行的「由下而上」觀點,則強調政策執行的成敗,除了有好的政策方案之外,更強調應充分授權「基層人員」並給予更多參與表達機會,藉此有效的執行政策。職是之故,「基層官僚」(street-level bureaucracy)的研究自1980年代起逐漸受到關注,這某種程度也呼應了1970年代之後「政策執行」日益受到重視的現象。
最後,筆者也發現到,受到考科之間「科際整合」的走向,政治學也有逐漸重視「公共政策」(約莫有一半的政治學教科書有提及這個章節,但過往始終命題頻率極低,甚至有幾年完全並未觸及)這個範疇的現象,像是:
(1)羅威(T. Lowi)的政策類型
(2)管制政策(經濟管制與社會管制)
皆曾在公共政策與政治學的考古題中出現。
由此觀之,未來行政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甚至於政治學「四合一」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但這一方面有利於準備「一般行政」的同學,另一方面卻較不利於準備「調查局」(調工組)或「國安局」(政經組)的同學。
章節 | 重要程度 |
---|---|
CH.1 公共政策基本觀念 | ★★ |
CH.2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 |
CH.3 政策利害關係概述 | ★★★ |
CH.4 政策過程(階段/反階段論) | ★★ |
CH.5 公共政策倫理概述 | ★★★★ |
CH.6 政策分析專業概述 | ★★★ |
CH.7 公共問題分析概述 | ★★★ |
CH.8 政策問題分析概述 | ★★ |
CH.9 政策規劃內容概述 | ★★★★ |
CH.10 政策合法化內容概述 | ★★ |
CH.11 政策執行內容概述 | ★★★★ |
CH.12 政策評估內容概述 | ★★★★ |
CH.13 政策變遷 | ★★ |
CH.14 政策終結 | ★★★ |
CH.15 政策學習與政策擴散 | ★★ |
CH.16 公共政策其他重要議題 | ★★★★★ |
謝望民,《公共政策講義》,大碩教育出版
為了提供同學或在職人士,擁有更多元自主的學習模式,讓學習貼近數位生活的時代。
只要登入 TKBTV 雲端學習平台,不限時間、地點,隨時都可上課學習。
不論是學生、家庭主婦、上班族等,皆可靈活運用時間,學習效果更加乘。
首次使用,請至 TKBTV 下載並安裝「課程播放器」。
播放檔案大小為 531 MB,為提供學員觀看課程之品質、防護安全,皆經過多重防毒保護、下載無疑。
本公司於網站上販售的雲端函授商品與相關課程教材屬於授權著作財產商品,請勿重製影音商品與教材,違者需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公司保有異動課程、價格之權利,若有任何疑慮歡迎與我們
或 聯繫。提供諮詢服務包含: